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志榕  黄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2023-2024
目的:探讨男性服刑在押犯罹患精神疾病与服刑能力的关系。方法:对65例男性服刑在押犯人的司法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65例中被鉴定患有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躁狂抑郁症者有46例(70.8%),均被评定为无服刑能力;被鉴定患有应激相关障碍、癔病、人格障碍、无精神病等19例(29.2%),其中17例评定为有服刑能力。36例(55.4%)被鉴定者病程≤0.5年,22例(33.8%)病程0.5—1.0年。结论:服刑在押犯人在服刑期间易出现精神心理问题,应加强对服刑犯的心理卫生辅导,提高服刑人员的服刑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家庭特征方面对初中学生的家庭环境及其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合并神衰宁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合并神衰宁丸的治疗组和西酞普兰对照组各40例,观察治疗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抗抑郁疗效评定,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评定,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HAMD和TESS评分显示,在第1和2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区别显著(P<0.05);MESSS评分显示:在治疗6周末,治疗组(14.22±4.53)比对照组(17.38±5.10)下降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中,酞普兰合并神衰宁丸抗抑郁的起效更快,对神经功能的康复效果和患者的耐受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4.
1病例患者,女,60岁,农民,文盲,以"眠差和胡言乱语5天"为主诉于2005年11月20日入院。患者于5天前因生气后出现眠差、入睡困难,阵发性胡言乱语,有时说些家务事,有时以死人的口气说话,说没钱了,让家人为他烧纸送钱等。一会哭,一会笑,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的观察组,另选择同期60例普通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又将观察组的患者分为两类:高同型半胱氨酸(n=38);正常同型半胱氨酸(n=22),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为依据,评估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随访1年,统计复发率。分析急性脑梗死的风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0.06±8.54)mmol·L~(-1),显著高于对照组(10.35±4.28)mmol·L~(-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的NIHSS评分为(12.27±3.84)分,正常同型半胱氨酸患者(11.56±3.7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年内,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复发10例(26.32%),正常同型半胱氨酸患者2例(9.0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高血压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高的复发风险,临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和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各27例,观察治疗6w。于治疗前及治疗1w、2w、4w、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抗抑郁疗效和不良反应,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6w末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显效率分别为74.1%、70.4%;神经功能康复显效率分别为63.0%、55.6%。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西酞普兰组治疗1w末起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氟西汀组治疗2w末起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两组治疗6w末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均〈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副反应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与氟西汀相当,且起效更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35例有自杀行为和733例无自样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有阳性自杀家族史和病前负性生活事件,多次复发住院及有幻觉,妄想,抑郁等阳性症状的患者有较高的自杀危险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阳性自杀家族史,病前负性生活事件,多次复发住院,幻觉,妄想,抑郁应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刊编辑部 综合编辑 :本期的“笔谈综合”刊出由 1 8个单位 2 6位作者撰写的 1 6篇稿件 ,内容都是关于精神药物副反应及其处理的。作者单位 :475 0 0 3 河南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 (李志榕、黄平 ) ;山东乳山市康宁医院 (宋惠丽 ) ;山东乳山市人民医院 (高忠敏 ) ;北京门头沟区斋堂医院 (魏勇 ) ;吉林白城市洮南神经精神病医院 (李晶、胡丽沙、胡丽达 ) ;湖北应城市精神病医院 (涂登峰 ) ;山东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王心蕊、席巧真、谢久明 ) ;天津市公安局安康医院 (曹延筠 ) ;山东泰安市复退军人精神病院 (于宏伟 ) ;山西阳泉煤业集团二院…  相似文献   
9.
帕罗西汀和马普替林治疗产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与马普替林对产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7例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n=30)和与马普替林(n=27)组,观察治疗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HAMD评分显示,与治疗前相比,帕罗西汀组和马普替林分别在治疗2和4周末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两组患者的显效率分别为76.7%和7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总分评定帕罗西汀组明显低于马普替林组(P〈0.01)。结论帕罗西汀与马普替林治疗产后抑郁症疗效相当,但前者的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小,患者的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波西汀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62例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被随机分为瑞波西汀组(30例)和氟西汀组(32例)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观察,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末分别评定抗抑郁疗效和不良反应,以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HAMD、MESSS评分均较疗前呈非常显著性下降(P均<0.01) ,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HAMD评分于治疗第2周末时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瑞波西汀较氟西汀起效早.治疗各周两组TES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瑞波西汀在治疗PSD和促进PSD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方面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