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一宗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调查与追踪度实验室检验,探讨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GB/114789—2003进行。结果检出10宗副溶血弧菌及8宗奇异变形杆菌。结论本宗食物中毒可能为一起混合性细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资料,探索登革热病毒检测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登革热患者2 158例。分析登革热疫情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年龄、发病时间和发病患者职业等,采用免疫层析(ICT)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及核酸检测PCR法检测登革热病毒,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2 158例登革热患者中普通型登革热2 017例,占93.47%,重症登革热141例,占6.53%。登革热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8~11月,占99.54%,10月份发病例数最多,为1 226例,占56.81%。登革热病例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1~60岁,占74.70%,21~30岁发病例数最多,为530例,占24.56%。登革热病例主要集中在待业(26.18%)、离退休人员(6.35%)和商业服务(6.35%)人群,医务人员(0.42%)和餐饮食品业(0.42%)的患者较少。ELISA法和核酸检测PCR法的总阳性率较高,ICT法的阳性率较低,ELISA法和核酸检测PCR法的灵敏度较高,三者特异度相差不大。发病1~5d的血清,核酸检测PCR法的灵敏度最高,而发病6~7d的血清,ELISA法的灵敏度最高。结论登革热疫情的发病时间集中在8~11月,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1~60岁,职业主要是待业人员,ELISA和核酸检测PCR法的总阳性率和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州市黄埔区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改进消毒工作的薄弱环节,提高消毒质量,减少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采用现场抽检方法,对托幼机构的室内空气、玩具、物体表面、幼儿和教师手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2004-2012年间共采集上述样品3 134份,合格率为81.88%.大、中、小型托幼机构的样品合格率分别为83.22%、80.21%、74.07%,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气、玩具、物体表面、幼儿和教师手的样品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格率分别为96.79%、90.53%、77.54%、67.80%.省级、市级、区级、未评级托幼机构消毒监测样品总合格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格率分别为95.03%、88.60%、87.87%、77.76%.结论 重点要加强小型托幼机构和未评级托幼机构的消毒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特别是要提高物体表面和手消毒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掌握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对食物中毒的防治,减少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对广州市黄埔区2001~2005年期间食物中毒的报告,检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原因及发生特点,研究预防控制措施,为以后食物中毒的防治提供对策,为有关部门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乳制品中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的一种简单可行的前处理方法:方法:采用3类不同沉淀剂除去乳制品中蛋白质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制品中的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结果:1.采用金属盐作沉淀剂时,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276%,0.657%,0.594%,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8.0%~101.2%,93.2%~96.8%,98.8%~102、2%;2.采用生物碱试剂作沉淀剂时,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317%,0.809%,0.300%,方法回收率分别为87.1%~89.1%,87.4%~88.1%,87.2%~92.5%;3.采用有机溶剂作沉淀剂时,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675%,0.276%,0.658%,方法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4.0%~108.1%,104.0%~109.0%,103.2%-107.0%。结论:方法1是一种简单、快速、安全及结果准确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育龄妇女梅毒感染因素及综合干预效果进行分析,为梅毒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在广州市某区3间医院门诊就诊的常住育龄妇女进行基本情况,梅毒知识、行为,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调查;对实验组实施梅毒综合干预措施,随访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干预前后梅毒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变化及梅毒感染、先天性梅毒发病情况。结果共调查3 550人,梅毒知识知晓率59.83%,不同户籍类型、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及研究对象类型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0.001、0.000、0.039);健康性行为率在55.82%~99.74%之间;无吸毒行为;梅毒感染率2.90%;经病例对照和逐步回归分析,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与多人发生性行为、有商业性行为、不害怕安全套在使用过程中破裂或滑脱为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梅毒知识知晓为保护因素。对各实验组实施综合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实验组干预前后的梅毒知识知晓率、健康性行为率均有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梅毒感染率均为0.00%;孕产妇组先天性梅毒发病率为0.00%。结论不健康性行为、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是育龄妇女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对育龄妇女实施梅毒综合干预措施可提高梅毒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对梅毒防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方法与试剂检测HBsAg的实验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对不同方法与试剂检测HBsAg的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法两种试剂与两种胶体金法试剂检测血清中HBsAg,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酶联免疫法两种试剂A、B共检测740份血清,检测HBsAg结果符合率为99.3%。四种试剂A、B、C、D共检测159份血清,C、D试剂检测HBsAg结果符合率为96.2%,检测HBsAg结果总符合率为94.3%。酶联免疫法A、B试剂的特异性,灵敏度要比胶体金免疫法检测HBsAg好。四种试剂精密度高,孔间差异<15%。结论两种酶联免疫法试剂已发展较成熟,质量稳定;胶体金法操作方便快捷,作为筛查健康人群乙肝HBsAg的快速重要方法,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室内装修危险因素对装修工人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室内装修工人作业的卫生情况及其对工人健康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监测方法,检测工人作业岗位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甲醛、粉尘和噪声。对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结果装修工人从事的作业环境并不理想,各种岗位的有害因素都有超出国家卫生限值的现象。工人因长时间的接触有害危险因素,而产生的相应的临床症状。结论造成超出国家卫生限值主要原因是装饰材料质量的问题。只有保证装修产品合格、环保,同时加强对工人的健康教育,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才能保障室内装修工人作业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影响因素,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准确率。方法: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探讨玻片法凝固酶试验和试管法凝固酶试验操作及32STAPH鉴定板ATB细菌分析仪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准确率,并比较两种血浆(人血浆和兔血浆)、三种抗凝剂(EDTA-Na2,EDTA-K2,肝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结果的影响。结果:用玻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鉴定结果影响较大,最好能用试管法凝固酶试验。两种血浆(人血浆和兔血浆),两种抗凝剂(EDTA-Na2,肝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结果的影响不大,但用EDTA-K2抗凝的人血浆对玻片法凝固酶有一定的影响。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还需进一步结合生化试验。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广州市城区部分小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汽车车内微环境空气质量及其对车内人员健康造成的影响,以便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2007年8月,黄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广州市城区对部分小汽车进行车内微环境有害因素检测,并对司机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结果]调查司机和饮食从业人员各106人,眼睛有刺激感、喷嚏、咳嗽、头晕罹患率,司机高于饮食从业人员(P〈0.01或〈0.05) 恶心、腰痛、皮炎、月经不调(女性)罹患率2组人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出现症状者所占比例,开新车的为42.25%,开旧车的占22.86%(P〈0.05)。检测123辆小汽车,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比较,超标率甲苯、苯、甲醛分别为70.73%、61.79%、29.27%,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细菌总数分别为21.13%、56.91%、14.63%、2.44%、1.63%。[结论]小汽车内空气中多种有害因素超出国家卫生限值,部分司机出现相应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