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1.
目的比较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的疗效。 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二科共收治前足胫侧列缺损患者22例,其中11例采用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设为观察组;另外11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修复,设为对照组。一期手术2组均为清创后采用克氏针或钢板螺钉固定骨折及脱位,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覆盖。二期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时,观察组采用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进行修复。观察皮瓣是否成活、是否有血管危象和感染发生;通过定期门诊复查、微信、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术后24个月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足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其中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以下,计算患者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感觉功能恢复分级标准,分别在术后6、12、24个月对2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对照组1例分别于术后1、2 d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缓解。观察组1例出现皮瓣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静脉滴注抗生素后缓解。术后24个月足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优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0.9%;对照组:优1例,良3例,可7例,优良率36.4%。观察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8,P=0.024)。术后6、12、24个月,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8.0(4.0, 8.0)、12.0(12.0, 16.0)和16.0(16.0, 16.0)分;对照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4.0(4.0, 4.0)、12.0(8.0, 12.0)和12.0(12.0, 12.0)分。相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65、-2.280、-3.031,P=0.030、0.023、0.002)。 结论带血管的髂骨瓣及腓骨瓣为足部骨质缺损提供理想供骨;足底内侧皮瓣为修复前足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良好的供区,修复后足部负重及行走功能恢复良好、外观满意、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良好,足底皮肤耐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虽能覆盖创面,但术后外观差,感觉恢复较差,易滑移及破溃。  相似文献   
2.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是皮肤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高度恶性体表肿瘤,因传统诊断路径的早期确诊率和分期准确性不高,且单一外科手术治疗预后不佳,导致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多学科协作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理念下将现有各学科的诊疗方法优化整合,实现CMM患者的全程、连续、个体化精准诊疗,逐渐发展为外科治疗CMM的国际新趋势。本文总结近年来CMM外科治疗的新进展,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理念下CMM外科治疗的优势,并对未来建立和发展MDT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局部皮瓣交错结合自体中厚皮移植在关节部位瘢痕挛缩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烧烫伤致关节部位瘢痕挛缩患者80例,根据登记号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在行瘢痕松解后行创面修复.观察组患者测量关节部位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热力烧伤患者的创面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烧伤感染的防治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49例热力烧伤住院患者送检创面标本分离的病原菌结果。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病原学鉴定,K-B纸片扩散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2018年1月-2020年12月,共纳入249例热力烧伤创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527株,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273株,51.80%),其次是革兰阳性菌(242株,45.92%)和真菌(12株,2.28%)。构成比前4位的细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3.59%)、鲍氏不动杆菌(16.32%)、铜绿假单胞菌(11.76%)、肺炎克雷伯菌(7.7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替加环素敏感;鲍氏不动杆菌除对替加环素外,对所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的整体耐药率不高;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多药耐药趋势,对四环素、替加环素比较敏感。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居于2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外泌体对小鼠RAW264.7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和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2020年6—9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部手术的3例女性患者(10~25岁)废弃脂肪组织,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提取ADSC,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使用差速超高速离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鼠真皮毛乳头细胞外囊泡(DPC-EV)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取10只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 提取触须的原代真皮毛乳头细胞(DPC)并成功鉴定。取第3~5代DPC, 于培养24 h采用超高速离心法提取DPC-EV,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粒径(样本数为3)。将第3代HSF分为DPC-EV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 分别加入DPC-EV、PBS培养, 行细胞划痕试验并计算划痕后24 h细胞迁移率(样本数为5),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培养0(行饥饿处理12 h后、加入DPC-EV或PBS前)、24、48、72、96 h细胞增殖水平(样本数为4), 采用免疫荧光法、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培养24 h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的蛋白表达情况,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培养24 h细胞中Krüppel样因子4(KLF4)的蛋白表达情况。取第3代HSF, 加入DPC-EV培养24 h后,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HSF分为空白对照组、KLF4敲低组和KLF4过表达组, 其中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医用皮肤减张闭合器在胸骨切开术后裂开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于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胸骨切开术后裂开患者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n = 12)和常规治疗组(n = 12).2组患者均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根据感染创面的位置、血供及感染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