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养阴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中西医治疗观察对照。结果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于观察组。结论疏肝和胃养阴法对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病例]女,65岁.主因吞咽不畅1个月就诊.既往体健.查体上腹部压之不适,未发现其他异常.胃镜检查示:距门齿30~31 cm食管黏膜可见一平坦隆起型病变,表面粗糙,颗粒不平,充血(图1A见封3).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消化道息肉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方法.方法:内镜下检出3 314例消化道息肉,病理检查后于内镜下行活检钳钳除,氩气刀、微波烧灼,套扎器套扎,高频电切电凝仪切割或黏膜下切除等多种方法治疗.结果:3 314例中上消化道1 778例(53.6%),大肠息肉1 536例(46.4%).食管以乳头状瘤为主.胃息肉占上消化道息肉的76.3%,病理:以增生性息肉为主,伴不典型增生和(或)肠化占上消化道息肉的20.0%,其中以胃窦多见.大肠息肉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病理:腺瘤性息肉占大肠息肉的48.0%,伴不典型增生占83.6%;增生性息肉476例(31.0%),伴不典型增生11例(2.3%);炎性息肉278例(18.1%),均无不典型增生;淋巴性息肉22例(1.4%);其他类型息肉:Gardner综合征1例,幼年性息肉病2例,家族性息肉病3例,锯齿状息肉8例,息肉恶变为癌症9例,共占1.5%.全部病例均在内镜下成功治疗.结论:消化道息肉较为常见,及时治疗是预防消化道肿瘤的重要手段,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方法简单、安全、创伤小,可对反复发作者多次重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大鼠鼠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IL-1βg/L、TNFα30μ/L,于8h、24h、48h、72h4个时间点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c-jun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IL-1β组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水平在8h、24h、48h3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h最高,为对照组的3倍。TNFα组肝星状细胞c-jun的基因表达水平在8h、24h、48h、72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h最高,为对照组的4倍。结论IL-1β、TNFα可增强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80例NASH患者口服中药治疗8周,60例NASH患者接受阿拓莫兰和口服熊去氧胆酸治疗8周。使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呈升高趋势,但观察组显著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CD8+计数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和GGT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明显降低,且接近正常值水平。结论中药能影响NAS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能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其进一步规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医院药品信息库提供的数据,对我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销售金额逐年下降,其中2012年出现大幅度下降;DDDs呈逐年下降趋势。从构成结构上看,第二代头孢菌素在2012年取代第三代头孢菌素,位居各类头孢菌素销售金额之首。3年来DDDs排序一直在前10位的药物有注射用头孢硫脒、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用头孢孟多、注射用头孢替安4个品种。结论: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以第二、三代为主,第一代品种受限,但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的注射用头孢硫脒DDDs排序一直靠前。注射用头孢硫脒存在过度使用现象,这将会导致细菌耐药的增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应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检查59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胃镜、结肠镜、腹部彩超等检查未发现可解释疾病的原因,其中出血组13例,腹痛组46例。采用甘露醇行肠道准备。结果59例中检查出小肠疾病26例。OMOM胶囊内镜性能稳定,图像清晰,摄像胶囊所携带的电池一般能满足对全小肠的观察。胶囊内镜在胃内通过时间9min~149min,胃内平均滞留时间44min,小肠通过时间83min~398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195min。有3例胶囊滞瘤体内,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阳性率高,安全无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结肠粘膜供血相对或绝对不足而致的结肠缺血性疾病,引起肠道缺血性损害,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IC为自限性。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女性为多。本病较为少见,而年轻人更为罕见,本院消化内镜中心接连发现2例年轻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内镜微波治疗疣状胃炎和难治性胃溃疡64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应用内镜微波治疗疣状胃炎32例,难治性胃溃疡32例,疗效显著,无并发症,经随访未见复发,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 因消化道症状来院就诊者,64例均经内镜确诊。疣状胃炎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局限胃窦25例,同时波及胃体7例。均为多发。一般圆形。隆起明显,直径较小,轮廓清楚,表面光滑,色泽与邻近胃粘膜相似,其顶端中央凹陷,较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