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44篇
  免费   768篇
  国内免费   403篇
耳鼻咽喉   89篇
儿科学   144篇
妇产科学   112篇
基础医学   688篇
口腔科学   137篇
临床医学   2072篇
内科学   1050篇
皮肤病学   86篇
神经病学   220篇
特种医学   4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799篇
综合类   4122篇
预防医学   2011篇
眼科学   154篇
药学   1642篇
  19篇
中国医学   1707篇
肿瘤学   311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408篇
  2022年   395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351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361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788篇
  2013年   692篇
  2012年   869篇
  2011年   894篇
  2010年   799篇
  2009年   765篇
  2008年   716篇
  2007年   811篇
  2006年   746篇
  2005年   618篇
  2004年   536篇
  2003年   545篇
  2002年   374篇
  2001年   420篇
  2000年   377篇
  1999年   375篇
  1998年   282篇
  1997年   286篇
  1996年   244篇
  1995年   233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5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TO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预测TO的评分模型。结果 261例ICC病人中,67例(25.7%)术后发生TO。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和T分期[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为术后TO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4项因素构建的评分模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为-1.9分,其敏感度为67.2%,特异度为62.9%。一致性检验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χ2=1.350,P=0.853)。结论 基于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T分期4个因素建立的评分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ICC病人术后TO的可能性,即手术时间短、无肝硬化、肿瘤直径<5 cm的年轻ICC病人肝切除后获得TO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分析被诊断为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XLRP)的三个中国家系内的基因突变。设计 基因研究。研究对象 三个中国XLRP家系共27位受试者(其中18人为男性)。方法 由同一医生收集家系成员的详细临床资料并进行眼部检查,采集三个家系的先证者及有条件采血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扩增RPGR和RP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区序列,包括RPGR基因15号外显子开放阅读框,产物直接测序进行突变分析。主要指标 临床特征及基因测序结果。结果 基因筛查证实了两个RPGR基因的新型无义突变(c.1541C>G;p.S514X 和 c.2833G>T;p.E945X) 及一个错义突变(c.607G>C;p.A203P)。基因型-表型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家系3患者在接近ORF15下游位置存在突变,这种突变导致视锥细胞功能的早期丧失。ORF15无义突变的女性携带者临床表型重,呈现出部分显性遗传的特点。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三种RPGR基因的新型突变,这一结果扩展了RPGR的突变谱及表型谱。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改良式B-lynch缝合法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对16例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法,观察止血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术中均无输血,子宫缝合后子宫切口及阴道流血明显减少,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24 h内出血均≤100 m L,未发生切口感染、发热等并发症。产后6周复查超声子宫无明显异常,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月经周期、经量均恢复正常。结论改良式B-lynch缝合法止血效果确切,对子宫和生育功能干扰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对2014年1例初诊为河南省本地感染的间日疟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与流行病学溯源调查,以明确其感染来源。收集该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分别采用厚薄血膜吉氏染色法、疟疾快速诊断试纸(RDT)法和巢式PCR法检查患者外周血液,并对其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患者曾于2013年5月至缅甸停留约1周,同年6月发病,确诊为间日疟,经青蒿琥酯治疗后,疟原虫转阴,症状消失。CSP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患者前后两次发病时的血样扩增出的CSP序列的中央重复区完全一致,与缅甸分离株(Gen Bank登录号为ABS95455和ABS95456)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5.1%和100%,与2个河南分离株HN3和HN7(登录号为KP888996和KP889000)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88.8%和67.1%。推测该病例为输入性间日疟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水平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ESES)和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对福州市2所三甲医院20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脑卒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总得分为(30.72±2.94)分,生活质量总得分为(67.14±4.54)分,均处于中等水平;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总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得分及力气、情绪、交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移动能力和手功能6个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提示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来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双重排粪造影方式应用在结肠功能性便秘诊断当中的效果。方法文章所选择的调查对象来自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均为在此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经临床病理诊断确诊为结肠功能性便秘患者,分析双重排粪造影方式和排粪造影的符合性。结果采用双重排粪造影方式诊断结肠功能性便秘59例得到确诊,占98.33%,和排粪造影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双重排粪造影方式进行结肠功能性便秘诊断,可以有效的提升诊断的效率,对于具体症型的确认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及再发率均高,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加剧,脑血管病的危害在逐渐上升。虽然静脉使用阿替普酶及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已被证实,但只有少数患者接受了这种治疗。低治疗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发病时间不能确定或就诊时间的延误造成的。醒后卒中患者因发病时间无法界定,因而无法行再灌注治疗。随着一些重要研究的开展及成功,使我们重新思考简单按时序表达的"时间窗"概念,认识到即使在超过指南推荐的时间窗,仍有可能存在可挽救有梗死风险的脑组织,逐渐形成了"组织窗"的治疗理念。这一转变,离不开先进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项技术的发展,使得临床医师可以根据临床评估及影像成像来判断患者的发病时间和可挽救组织的存在,可能会使更多的卒中患者获得再灌注治疗的益处。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试图通过影像学和临床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患者的发病时间和寻找缺血半暗带存在的证据。在这篇综述中,将探讨目前接受再灌注治疗的醒后卒中患者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9.
按照全国残疾人联合会规定的方法对银川市城区259591人进行调查摸底,建档立卡,掌握精神病发病现状,截止到2000年精神病发病率为6.25‰,精神分裂症占首位,为社区康复提供了基础资料,根据结果为精神病患者进行城区康复指导。使精神病患者显好率和社会参与率不断提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近几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冠状动脉造影和PTCA术以其安全、损伤小、成功率高等特点,已成为诊断、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并迅速开展起来。2001~2005年,我科做此手术128例,现将术后配合拔管护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手术病人128例,其中冠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