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长期暴露于坦克舱室有害因素对乘员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某坦克部队选取196名职业性坦克乘员作为坦克乘员组,并在同一部队选取基本情况相似的156名非坦克作业战士作为非坦克乘员组,采用CHESTGRAPH HI-101型肺功能仪对2组人员进行肺功能检查,检测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F),最高呼气流量(PEF),用力呼出25%、50%、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25、FEFS0、FEF75).结果 与非坦克乘员组比较,坦克乘员组肺功能指标FEV1、MMF、FEF50显著降低(P<0.05,P<0.01);坦克乘员组FVC、FEV1和FEF25异常率及肺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坦克乘员组(P<0.05,P<0.01).与菲坦克乘员组比较,不同军龄段坦克乘员中>2 ~5年组FEV1显著降低(P<0.01);>5~8年组FEV1、MMF、FEF50显著降低(P<0.05,P<0.01).不同坦克作业岗位的乘员中,车长组肺功能指标中的FVC、FEV1显著低于非坦克乘员组(P<0.01);炮长组肺功能指标中的FEV1、MMF、FEF75显著低于非坦克乘员组(P<0.05,P<0.01);驾驶员组肺功能指标中FVC、FEV1显著低于非坦克乘员组(P<0.05,P<0.01).结论 坦克乘员肺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以>5 ~8年军龄的车长及炮长损伤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一款食品安全保障箱的组装设计和检测应用。方法自行组装设计了一款对采购的食材可进行毒鼠强、氟乙酰胺、氰化物、砷、亚硝酸盐、盐酸克伦特罗、酸价和过氧化值的现场快速检测,同时可评价餐具消毒效果及监测食品烹制过程中中心温度的食品安全保障箱。结果在今年的16次军队重大任务中应用了这一款食品安全保障箱,确保了无1例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效果较好。结论这款食品安全保障箱携带方便、现场操作简单、指标齐全,适合在食品安全保障任务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坦克行驶训练时舱室内主要有害因素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军某型坦克训练时舱室内的主要有害因素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选择3辆某型坦克在沙土起伏的路面上以20 km/h的速度行进60 min.实时监测坦克行驶过程中主要气体的浓度,如氧气(O2)、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氰化氢(HCN)、氯气(Cl2)、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氨气(NH3)、二氧化氮(NO2)、可燃性气体(以CH4表示)以及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采集坦克行驶0、20、40、60 min 4个时间点时舱室内的空气样本,采用GC/MS对空气样本中挥发性有机气体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时监测坦克内粉尘浓度、噪声强度,检测不同状态下坦克舱室内的电磁辐射强度.结果 坦克行驶时舱室内被检出CO2、NH3、NO2和TVOC,且其浓度随着坦克行驶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 <0.05,P<0.01).坦克行驶过程中4个时间点检测出的挥发性有机气体分别有122、122、155、154种,同时检出的气体有66种,主要为烷烃类及苯系物,其中苯系物的浓度随着坦克行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 <0.05,P<0.01).坦克行驶60 min时的甲苯浓度[(23.6±4.3) μg/m3]显著高于0 min[(11.1±2.0) μg/m3]的甲苯浓度(P<0.01);坦克行驶40[(28.1±14.3)μg/m3]、60min[(31.7±2.1)μg/m3]时的乙苯浓度显著高0 min[(12.2 ±0.5) μg/m3]时的乙苯浓度(P<0.05).粉尘的浓度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最高浓度达到194.28 mg/m3;坦克行驶20[(105.4 +4.8)dB]、40[(104.9±5.6)dB]、60 min[(105.4±5.2)dB]的等效A声级噪声强度均显著高于原地发动未行驶时[(91.4±7.1)dB]的等效A声级噪声强度(P<0.05).坦克内部各状态电磁辐射强度均较低,其中当通信设备和发动机全部打开时电磁辐射强度最大.结论 我军某型主战坦克在行驶条件下舱室内存在着多种职业有害因素,其中有害气体、噪声及粉尘的污染较为严重,且主要有害气体及总粉尘的浓度随着坦克行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联合作用可能影响坦克乘员的作业效能及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坦克舱室有害因素对乘员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汉化第3版计算机化神经行为评价系统(NES-C3)对某坦克部队109名坦克乘员(观察组)及112名该部队不接触坦克作业环境的后勤保障分队战士(对照组)的神经行为能力进行测试.结果 观察组系列加减能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视简单反应时耗时最小值、听简单反应时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数字筛选正确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曲线吻合外,其他4项能力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听简单反应时、目标追踪、数字筛选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坦克舱室有害因素长期暴露影响乘员的神经行为功能,降低坦克乘员的智力、学习与记忆能力、感知、心理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曾岚  帅丽芳  申立  李代波  银涛 《人民军医》2014,(11):1181-1183
目的:做好某部跨区演习的食品安全保障。方法: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工作原理,对食品采购、加工、摆台等进行全程危害分析,确定了7个关键控制点:原料采购验收、烹调加工、厨房卫生、冷菜制作、餐具容器消毒、分餐摆台、人员健康卫生;并制定了详细的HACCP计划和针对性的纠偏措施。结果:有效保障了某部官兵演习活动的食品安全。结论:运用HACCP管理方法,是加强部队重大活动供餐食品安全保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实弹射击训练对坦克乘员心率振荡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并观察SPCS生物反馈训练的作用。方法选取某坦克团首次参加坦克火炮射击训练的244名坦克乘员为观察组,从中随机选取79名乘员为干预组,另外选取103名同一部队坦克乘员为对照组,在首次进行坦克火炮实弹射击后采集心电指标,比较实弹射击训练对坦克乘员TO、TS、SDNN、RMSSD、PNN50、LF、HF、LF/HF等各项指标的影响,以及SPCS生物反馈训练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射击组TO明显升高,SPCS干预组TO水平较射击组降低(P〈0.01)。射击组TS值较对照组降低(P〈0.01),SPCS干预组TS值较射击组升高,但未达到对照组的水平。射击组SDNN、RMSSD、PNN50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SPCS干预可提高干预组SDNN、RMSSD、PNN50的水平(P〈0.05,P〈0.01)。射击组LF、HF、LF/HF值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SPCS干预组LF、HF、LF/HF值较射击组升高(P〈0.05,P〈0.01)。结论首次参加实弹射击训练对坦克乘员HRT和HRV均有一定影响,表现出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迷走神经活性降低,SPCS生物反馈训练可增强坦克乘员自主神经的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热区某特种部队中暑现状,找出影响中暑的个体易感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热区某特种部队376名战士,通过调查问卷得到人员年龄、军龄、身高、体质量、入伍前每天锻炼时间等基本情况以及中暑情况,将发生过中暑的人员设为中暑组,未发生过中暑人员设为未中暑组,测试2组人员的台阶指数、400 m跑成绩、400 m渡海登岛障碍成绩、5 km越野成绩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index,BMI)等体能体质指标,同时测量其5 km越野前后的鼓膜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压,分析比较2组人员在可能影响中暑的个体因素方面的差异.结果 根据中暑诊断标准,调查对象近1年发生过中暑的共79人,中暑发病率为21.01%.中暑组与未中暑组在年龄、军龄、对训练量的接受程度、对于训练是否有压力、睡眠质量、台阶指数、5 km越野成绩、BMI、5 km越野前后的平均皮肤温度和脉压差变化量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热区某特种部队中暑发病率较高,年龄和军龄较小、对训练量的接受程度较差、认为训练有压力、睡眠质量较差、台阶指数较小、5 km越野成绩较差和BMI较大的战士更容易发生中暑,这些指标可能是部队官兵中暑的个体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9.
烟雾吸入是火灾中受害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烟雾中的颗粒物、有毒气体、刺激剂以及窒息剂的共同作用,使肺部发生急剧的病理生理反应,造成急性肺损伤,进而导致人员大量伤亡。近20年来,对烟雾吸入性急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药物治疗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烟雾吸入是火灾中受害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烟雾中的颗粒物、有毒气体、刺激剂以及窒息剂的共同作用,使肺部发生急剧的病理生理反应,造成急性肺损伤,进而导致人员大量伤亡.近20年来,对烟雾吸入性急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药物治疗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