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了氟比洛芬酯对胃癌手术患者血清M-CSF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使用氟比洛芬酯(A组)和不使用氟比洛芬酯(B组),每组30例。在麻醉诱导前、拔管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清M-CSF和IL-8浓度。结果:拔管后B组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降低胃癌患者血清M-CSF和IL-8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指导对腹部手术病人术后镇痛中吗啡用量的节俭作用。方法60例ASAI或Ⅱ级择期腹部手术的成人患者,随机均分为心理指导组和对照组。心理指导组于手术前2天和1天麻醉访视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充分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控制患者的焦虑。对照组只要求配合手术和麻醉。两组均为依托眯酯、万可松、舒芬太尼诱导,术中维持用七氟醚、丙泊酚、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术毕均行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镇痛药为1mg/ml吗啡,静脉滴注0.5ml/h,PCA量0.5ml,锁定时间10min。记录术后6、12、24、48h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级(BCS)、Rame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12和24h内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和吗啡总量;记录PCIA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心理指导组BCS评级高于对照组,Ramesay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和24h内PCIA总次数、有效次数和吗啡总需求量心理指导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指导可以减少术后镇痛中吗啡的用量,且方法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术毕持续双通道靶控输注小剂量丙泊酚、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摘除患者,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TCI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采用地塞米松5 mg、咪达唑仑1 mg、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2组麻醉维持均采用靶控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术毕,C组停用靶控泵注,输注等量生理盐水;TCI组持续小剂量丙泊酚(0.5-2 mg/L)、瑞芬太尼(1-2 mg/L)双通道靶控输注,待有拔管指征时拔管。记录术前,拔管前1 min,拔管即刻,拔管后15、min的SBP、DBP、HR及疼痛和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TCI组拔管后心血管反应稳定,C组血压、心率在拔管前1 min、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 min均较术前和TCI组升高(P〈0.05),恢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TCI组疼痛、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可有效地抑制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心血管反应及疼痛、躁动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朱贵芹  刘飞  王宽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4022-4023
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在阿片类制剂中镇痛效果最强,约为芬太尼的5倍~10倍。本文拟对比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持续硬膜外输注用于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以筛选出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5.
朱贵芹  黄萍  张军  何向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1959-1960
目的观察术毕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抑制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呛咳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40例ASAⅠ级择期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采用芬太尼2μg/kg、阿托品0.01 mg/kg、异丙酚2-3 mg/kg、地塞米松0.1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0.25μg.kg-1.min-1复合泵注异丙酚4-6 mg.kg-1.h-1。术毕C组停用瑞芬太尼,输注生理盐水,R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待有拔管指征时拔管。记录术前、拔管前1 min、拔管即刻、拔管后1 min、5 min的血压、HR、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R组拔管后心血管反应稳定,C组血压、心率在拔管前1 min、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 min均较术前和R组升高(P<0.05);两组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组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可有效抑制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及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CT在诊断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的 CT表现.结果 8例脂肪肉瘤瘤体均表现为混杂密度 ,增强扫描瘤体呈不均匀强化 ,对瘤体 CT值的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结论 CT是诊断腹膜后脂肪肉瘤有效的检查方法 ,定位诊断正确率 100%.对其病理类型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但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了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食管癌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吗啡组(B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0.5h静注氟比洛芬酯或安慰药英脱利匹特,术后距第1次给药6h再次静注氟比洛芬酯或英脱利匹特。两组患者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后2h、6h、24h分别应用放免法和酶联法测定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IFN-γ、IL-4水平在术后2h、6h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24h仍未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与B组比较,A组IL-4、IFN-γ升高幅度较小。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较单用吗啡镇痛可降低血清IFN-γ、IL-4水平,从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血管外科患者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20例血管外科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施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丛阻滞为腰肌间隙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为臀区入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刺激器电流频率1 Hz,起始强度1 mA,麻醉总量为1%利多卡因30 mL、0.5%罗哌卡因30 mL。结果20例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定位准确,客观指征明显,效果可靠,对患者各系统干扰小,对有严重合并症患者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在诊断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表现。结果8例脂肪肉瘤瘤体均表现为混杂密度,增强扫描瘤体呈不均匀强化,对瘤体CT值的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结论CT是诊断腹膜后脂肪肉瘤有效的检查方法,定位诊断正确率100%。对其病理类型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但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研究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对儿童高级神经活动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10岁男生择期下腹部手术33例,分为七氟醚组(20例)和对照组(13例)。采用"韦氏记忆量表"进行学习记忆能力的测试,测试术前、术后1d、术后1周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及瞬时记忆的量表得分。结果①七氟醚组和对照组2组术后1d与术前、术后1周相比,短时记忆量表得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术后1周2组患儿的短时记忆量表得分均已经接近原来的水平;③术后1d短时记忆量表得分七氟醚组与对照组量表得分相近,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①手术患儿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术后1 d在短时记忆的分测验中有明显的下降,而对长时记忆和瞬时记忆没有明显改变;②未能提示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对儿童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是一个独立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