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及对生活质量(QOL)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对照组尿激酶治疗,研究组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QOL评分、凝血功能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结果 研究组疗效比对照组理想(P <0.05);经干预,研究组QOL各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 <0.05);经治疗两组凝血功能均改善,研究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浆中FIB、D-二聚体水平均改善,研究组FIB、D-二聚体水平比对照组低(P <0.05)。结论 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可提升患者QOL评分,改善生活质量,还可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血浆中FIB、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导管溶栓与系统溶栓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本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0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和同期本院5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随机将108例患者分为导管溶栓组(患者接受导管溶栓治疗)和系统溶栓组(患者接受系统溶栓治疗),每组各54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患肢溶栓率、消肿率、深静脉通畅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再发率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1)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性别、年龄、肥胖、手术外伤史、RBC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肥胖、手术外伤史、RBC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2)导管溶栓组治疗后消肿率、溶栓率均明显高于系统溶栓组(P0.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再发率明显低于系统溶栓组(P0.005);系统溶栓组和导管溶栓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且导管消融组提高更明显(P0.005)。结论年龄、肥胖、手术外伤史、RBC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过治疗后发现导管溶栓治疗效果较系统溶栓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疾病状态的差别,并通过随访研究TPOAb在亚临床甲减病情变化中的作用. 方法 通过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含量确定亚临床甲减患者,再依照血清TPOAb水平,将235例亚临床甲减患者分为阳性组(93例)和阴性组(142例),并且在不干预亚临床甲减的情况下定期检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和TSH),判断其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 TPOAb阳性组患者TSH值为(9.6±8.1)mU/L,阴性组为(7.1±4.2)mU/L,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POAb阳性组甲减发生率为6.5%,阴性组为0.7%,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P<0.05). 结论 (1)TPOAb血清学水平与亚临床甲减病情程度相关;(2)TPOAb血清学水平可作为亚临床甲减向甲减转化的预警指标,临床上应密切观察并可适时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CEAP分级法基础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观察组,按CEAP分级,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以临床(C)为主要标准,参考病因(E),选择合适方法治疗;并与未进行CEAP分级3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做对照,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通过随访观察比较疾病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按照CEAP分级选择合理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未进行CEAP分级常规治疗者,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恢复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疾病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在CEAP分级基础上针对性治疗,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还能缩短疾病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49)。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均治疗7 d。比较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治疗后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及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与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水平变化,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48/54)、73.47%(36/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4,P=0.029)。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APTT、PT、TT、Hcy及vWF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PTT、PT、TT、Hcy及vWF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皮下淤斑及牙龈出血各2例,对照组出现牙龈出血1例、皮下淤斑2例,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5,P=3.184),均未予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凝血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并且治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