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直观式健康教育模式在骨科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0例住院患者,通过对其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然后根据疾病不同时期进行文字、图片、示范相结合的直观式健康教育,判断其对锻炼方法的掌握程度及锻炼效果。结果:200例患者均掌握了功能锻炼方法,并逐步恢复其功能。结论:直观式健康教育模式患者易于接受并掌握,适用与备类患者,且高效率、低成本,提高了功能锻炼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择1~5岁在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ASAⅠ~Ⅱ级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基础麻醉后行骶管阻滞麻醉,术中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B组20例,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麻醉;术中持续监测HR、MAP、SpO2、PETCO2、术毕苏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气腹后HR、MAP、SpO2、PETCO2均高于气腹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时间明显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稍高于B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效果确切,可以满足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朱红妞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9):162-163
经颈椎前路手术是针对颈椎骨折和颈椎病的可靠治疗手段之一。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围手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骨科从2010年10月~2013年5月开展的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5例,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35~66岁,平均47岁。其中颈椎外伤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脊髓型颈椎病18例。术前经颈椎X线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5.
谭健  朱红妞 《吉林医学》2012,33(11):2260-2261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单纯硬膜外麻醉(EA)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1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和硬膜外麻醉组(EA)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两组麻醉效果,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新生儿娩出1 min后Apgar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镇痛和肌松效果优于E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起效快、用药少、镇痛完善、肌松满意、不良反应小,值得在剖宫产手术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我院新生儿病房自1994~2003年对疑似新生儿颅内出血(ICH)的患儿进行CT检查,经证实20例,为提高ICH诊断水平,现将有关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进行扁桃体切除术的40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在麻醉过程中均表现平稳,BP波动微弱,对各时间段的BP变化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具有明显变化,相比麻醉前,麻醉诱导开始至手术开始20min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组选取患儿麻醉时丙泊酚的用量为(7.1±0.7)mg/h,瑞芬太尼的用量为(0.23±0.05)μg/(kg·min),患儿停药后恢复呼吸的时间在(6.3±4.1)min,意识恢复的时间在(10.2±5.7)min,术毕在(10.4±4.3)min内进行拔管。该40例患儿除了2例患儿发生轻度呕吐,其余患者均没有发生恶心、呕吐的现象。结论瑞芬太尼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可控性以及无蓄积,其与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能够使患者迅速复苏,复苏过程平稳,并且二者复合使用可使安全性进一步增高、麻醉并发症进一步降低,故在进行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非常适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谭健  朱红妞 《现代保健》2012,(16):43-44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1~5 岁在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ASAⅠ~Ⅱ级患儿40 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 例,基础麻醉后行骶管阻滞麻醉,术中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B组20 例,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麻醉;术中持续监测HR、MAP、SpO2、PETCO2、术毕苏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气腹后HR、MAP、SpO2、PETCO2 均高于气腹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苏醒时间明显优于B 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 组稍高于B 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效果确切,可以满足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完善镇痛的要求。因此,采用更为积极有效的方法用于术后镇痛对于病人的恢复及减少并发症具有显著的意义。我院在2003~2005年对90例剖宫产术后病人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妇产科择期剖宫产手术90例,ASAⅠ~Ⅱ级,年龄22~35岁,体重45~75kg,排除椎管内阻滞禁忌证。1.2麻醉方法术前半小时均肌注鲁米那0.1mg,阿托品0.5mg,入室后选择L1~L2或L2~L3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通过穿刺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主要用于体格较好的病人行部位较低、时间较短的手术,尤其在做下肢手术时是麻醉医师常常首选的麻醉方法。由于腰麻术后的麻醉并发症较多,因此加强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现将我科30例下肢手术病人行腰麻术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