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68例院内感染血液病患者的感染灶标本进行了细菌型和细菌L型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细菌L型的阳性率高于细菌型,两菌型均以G^-杆菌为主,真菌检出率也较高;细菌型对青霉素、先锋霉素V敏感,细菌L型对氨基甙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较敏感。提示对疑有医院内感染的血液病患者除作常规细菌培养外,应同时作细菌L型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使临床用药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2.
自噬与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不同途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化疗不仅可引起肿瘤细胞凋亡,还可引起其他非凋亡形式的死亡,如坏死、自噬、有丝分裂突变以及细胞衰老等.自噬、凋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针对自噬途径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自噬、凋亡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自噬与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不同途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化疗不仅可引起肿瘤细胞凋亡,还可引起其他非凋亡形式的死亡,如坏死、自噬、有丝分裂突变以及细胞衰老等.自噬、凋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针对自噬途径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自噬、凋亡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淋巴瘤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血清铜锌和铜锌比值的相关关系,探讨临床意义。方法:SOD活性测定采用亚硝酸法,血清Cu,Zn测定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并计算Cu/Zn比值及与Cu/ZnSOD的相关关系。结果:ML病人在发病期SOD活性及含量均下降,血清Cu升高,血清Zn降低,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显差异(P<0.01),结论:SOD活性及含量及血清Cu,Zn,Cu/Zn比值变化均对ML发病及病情变化判断有帮助,可作为一组有用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病例】女,64岁。因皮肤紫癜50天,血尿伴腹部肿块1个月于1998年5月13日入院。50天前无诱因出现四肢皮肤大片紫癜,伴有关节疼痛,当地医院按“过敏性紫癜”给皮质激素、抗过敏药及维生素C、止血剂等治疗,效果不佳。病人1月来出现血尿、腹痛...  相似文献   
6.
王焱  朱传升 《山东医药》2008,48(25):107-108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指用正常造血和免疫活性的造血干细胞替代受者恶变、缺陷或缺乏的细胞,从而达到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随着HSCT理论及技术不断成熟,其已成为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治疗某些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及实体瘤的重要方法.根据造血干细胞供体与受体基因的差别,HSCT分为自体HSCT(Auto-HSCT)、同基因HSCT及异基因HSCT(Allo-HSCT)等.Allo-HSCT的供体可为亲属供者、无关供者和脐血等,Allo-HSCT的抗肿瘤作用可通过大剂量放、化疗杀灭肿瘤细胞,也可通过移植物抗肿瘤作用(GVTR),在清除受者体内微小残余病灶、降低肿瘤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及再障感染病人的细菌L型,鉴定细菌种类有药敏试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细菌型及细菌L型培养基培养,细菌L型鉴定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及电镜观察,并进行细菌型的传代返祖。结果:血液病人细菌L型感染率显著高于细菌型及对照组,而急性白血病组又显著高于其他血液病组。抗生素应用种类越多,细菌L型感染率高,结论:研究血液病的细菌型感染及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L)p15、p16、p18、p19基因失活的发生率及与疾病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46例患者的p15、p16、p18、p19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再用限制性内切酶一PCR方法检测基因甲基化。结果46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9例.11例p15基因失活,10例p16基因失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7例.9例p15基因失活,18例P16基因失活;均以甲基化失活为主。所有病例均无p18、p19基因失活。结论在AL发生、发展过程中。p15、p16基因失活主要是由于P15、p16基因甲基化所致。  相似文献   
9.
以皮肤结节为主要表现的NK细胞白血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是一种少见的白血病/淋巴瘤,1990年由Lmamura等首次提出〔1〕。2001年WHO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将其列入成熟(外周)T/NK细胞肿瘤,成为一个独立的病种〔2〕。最近我们诊治以皮肤、黏膜为主要表现的NK细胞白血病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29岁。因  相似文献   
10.
董琳  朱传升  毕可红  徐文伟  王焱 《山东医药》2010,50(13):115-116
病历摘要 患者男,43岁,农民,因乏力、双下肢浮肿1a于2008年7月20日入院。患者1a前无诱因出现乏力、下肢浮肿,去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布-加综合征,行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治疗后下肢水肿消退,口服抗生素及保肝药物半月。此后患者病情稳定,未行治疗。半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加重,伴头晕,间断出现酱油色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