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历摘要女,31岁。B型超声体检时发现左输尿管下段见一约1.8cm×1.9 cm无回声区,边界清,IVP+KUB示:膀胱左输尿管入口处可见一局限性充盈缺损,大小约1.6 cm×3.6 cm,边缘较光滑,考虑囊肿可能。行CT检查示膀胱左后方软组织样突起,其内密度CT均匀,值32 Hu,大小约1.6 cm×1.9 cm首先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门诊近1年内收治的以包皮感染为首发病状的32例糖尿病患者,经有效控制血糖后,包皮龟头炎得以治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均来自本科门诊,年龄26~62岁,平均41±6.21岁;病程1周~3个月,平均25天.症状和体征:本组患者均无明显的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之表现,也无白内障、阳痿等其他糖尿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膀胱逼尿肌超微改变,从细胞形态学分析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发病机理。方法建立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在4、12周时电镜下观察膀胱逼尿肌超微结构。结果电镜下逼尿肌表现为逼尿肌细胞体积增大,SMC之间的间隙缩小,细胞间胶原纤维增多,细胞间中间连接减少,胞突连接及缝隙连接多见。12周时上述改变较4周明显加重。与时间有明显相关性,此损害过程为一个神经纤维束减少、膀胱逼尿肌代偿与重建,最后导致膀胱功能障碍的过程。结论糖尿病早期,大鼠膀胱逼尿肌的平滑肌、细胞间质和神经纤维均有改变,随着时间的延长变明显。形态学方面的检测为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尿动力学提供佐证,为临床诊断治疗糖尿病膀胱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曾祥建 《新医学》2012,43(7):497-498
目的:研究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和呋塞米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将9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采用随机分为组1、组2和组3各30例。3组均口服喹诺酮类抗生素,组1加服呋塞米,组2加服坦索罗辛,组3同时加服呋塞米和坦索罗辛。呋塞米20 mg,3次/日,坦索罗辛0.4 mg,1次/日,共服两周。比较各组疗效。结果:90例总排石率80%(72/90)。组1有21例(70%)排出结石,组2有23例(77%)排出结石,组3有28例(93%)排出结石,组1和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1、组2与组3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1排石时间为(10.3±0.3)d,组2为(10.5±0.4)d,组3为(5.0±0.2)d,组1和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1、组2与组3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1有5例(17%)发生肾绞痛,组2有6例(20%),组3有1例(3%),组1和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1、组2与组3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坦索罗辛和呋塞米合用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病人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因素在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病人中的发生率及与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病人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1,2]随机对135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患者进行调查,另以随机抽查的40例年龄相仿的慢性疼痛的门诊病人作为对照。将CPPS病人分成两组:A组,SDS>50或SAS>50;B组,SDS和SAS<50。用舍尼通口服进行对比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35例CPPS患者发生抑郁81例(60%),焦虑67例(49.6%)。对照组40例门诊患者发生抑郁11例(27.5%),焦虑8例(20%)。两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3,P=0.01)。有抑郁或焦虑的病人舍尼通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分别为显效15.9%,有效25.5%,无效58.5%。无抑郁和焦虑的CPPS病人分别为26.8%,39.0%,34.1%。两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病人明显具有心理因素,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对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可考虑合并抗抑郁及抗焦虑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PAR-γ基因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肿瘤特殊糖酵解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RNAi技术构建PPARγ低表达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到前列腺癌细胞株,并以空白载体为对照组,进行细胞增殖检测、细胞凋亡检测、糖酵解代谢基因及产物乳酸检测,并比较两组之间的结果差异。结果:经RNAi抑制的PPAR-γ前列腺癌细胞株与对照组相比,蛋白表达量降低至(26.00±4.06)%,增殖抑制率最大为第2天达(39.50±4.92)%,细胞凋亡率升高至(21.03±3.08)%,糖酵解代谢基因产物(Myc和Glut-1)下降,第4天培养液中乳酸浓度为对照组的69.71%,上述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抑制PPAR-γ基因的表达有望成为治疗前列腺癌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的膀胱逼尿肌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糖尿病灯盏花素治疗组(DD组)。以高糖高脂饮食及小剂量连脲佐菌素(30mg/kg)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16周后光镜下观察膀胱逼尿肌在常规HE染色和苦味酸酸性品红(V-G)染色的改变。结果:糖尿病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明显,治疗组较糖尿病组明显下降。结论: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灯盏花素具有保护膀胱逼尿肌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的包皮环切术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的包皮环切术行手术370例,年龄8~63岁,观察术后临床疗效.结果:370例均无并发症,均痊愈.结论:改良的包皮环切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的膀胱逼尿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雌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葛根素治疗组。以高糖高脂饮食及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 mg/kg)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模型成功的Ⅱ型糖尿病大鼠中随机再分为糖尿病无干预组(12只),16周后制备逼尿肌标本,在光镜下观察膀胱逼尿肌在常规HE染色、VanGieson氏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膀胱黏膜、固有层及膀胱肌层改变,和石蜡切片明胶镀银染色观察神经纤维的改变。结果:16周后葛根素治疗组大鼠的血糖值、膀胱湿重、膀胱相对重量比糖尿病组显著改善,苦味酸酸性品红(V-G)染色膀胱逼尿肌间胶原绝对含量葛根素治疗组较糖尿病组明显下降。结论: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葛根素具有保护膀胱逼尿肌功能。  相似文献   
10.
1引言尖锐湿疣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老年人患本病相对较少。我院泌尿外科专科门诊近几年共诊治老年性尖锐湿疣病人53例,在利多卡因加干扰素局部封闭下,用高频电刀行电切、电灼或包皮环切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2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本组53例为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1997年1月~2002年4月门诊病人,年龄60~78岁,其中60~65岁31例,66~70岁15例,71~75岁5例,76~78岁2例。男性51例有不洁性交史,女性2例(为夫妻同患者)。2.2临床表现本组中51例男性患者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