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水平监测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患儿362例,按是否发生脑干脑炎分为危重症组68例和非危重症组294例,按不同预后分为死亡组25例和非死亡组337例。入院时检测血乳酸水平,观察脑干脑炎、肺水肿、肺出血和循环衰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儿血乳酸水平的差异并分析血乳酸水平对诊断各类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危重症组患儿血乳酸水平为(3.97±3.77)mmol/L,非危重症组为(1.46±0.80)mmol/L,死亡组血乳酸水平为(5.67±4.10)mmol/L,非死亡组为(1.47±0.86)mmol/L,危重症组及死亡组均明显高于非危重症组及非死亡组(P<0.05)。以血乳酸3.2 mmol/L为界值,>3.2 mmol/L组脑干脑炎、肺水肿、循环衰竭、肺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较≤3.2 mmol/L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水平诊断肺出血、循环衰竭、预后是否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70,0.92)、0.82(0.74,0.94)、0.85(0.74,0.96);血乳酸水平以3.2 mmol/L为界值时,最大约登指数为1.69,对预测发生肺水肿、肺出血、循环衰竭和死亡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血乳酸水平可反映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入院血乳酸水平>3.2 mmol/L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可能发生肺水肿、肺出血和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在脓毒症患儿心肌早期损伤中的预测作用。方法 2016年1月至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收治住院的脓毒症患儿64例,为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普通感染患儿64例为普通感染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4例为正常对照组。通过Elisa法和免疫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TNF-α和IL-2水平,并观察比较脓毒症患儿经治疗12h、24h及48h后二者水平的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测脓毒症患儿心功能指标(包括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压),分析脓毒症患儿血清TNF-α和IL-2水平和心功能指标变化的关系。结果 3组儿童血清TNF-α与IL-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脓毒症组患儿血清TNF-α与IL-2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普通感染组又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经48h治疗后脓毒症患儿血清TNF-α与IL-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12h和24h,治疗后24h显著低于治疗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NF-α和IL-2均与脓毒症患儿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压呈正向相关,而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向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存在显著的血清TNF-α与IL-2高水平,并与治疗时间、心功能损伤的程度关系密切,对患儿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拟通过测定发热患儿血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以确定降钙素原对于早期诊断细菌性感染的意义.方法 纳入自2012年1-6月间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综合病房及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热患儿187例(男性102例,女性85例),根据培养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结果 细菌性感染组患儿98例,非细菌感染组患儿89例.入院时病程在3d以内的患儿,细菌感染组患儿入院时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P<0.05);而细菌性感染组患儿入院时的ESR、CRP及WBC水平与非细菌性感染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病程超过3d的患儿,细菌性感染组入院时PCT、ESR、CRP及WB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P<0.05).结论 在发热患儿,PCT水平升高有助于早期诊断细菌感染,而且,PCT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通过监测细菌感染患者的PCT水平有可能缩短的抗生素疗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发热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86例发热患儿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组,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3例患儿。对两组患儿24 h体温下降率、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展开对比,评估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24 h体温下降率方面,观察组为95.35%,对照组为74.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7.67%,对照组为76.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家庭中对发热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患儿体温,提升护理满意度,方案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皮试假阳性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幼儿皮试假阳性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57例皮试疑似阳性的患儿分别进行生理盐水对照实验和试输入做皮试药物药液的观察.结果 两种方法最后得出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皮试疑似阳性者,局部皮丘增大≤1cm,较硬,周围有伪足或周围红晕≤1.5cm;或皮丘增大,在1-1.5cm之间,但不硬,周围无改变,无痒感及其他全身症状者,在做好急救准备、密切观察病情、专人守护的前提下,仍可试探性进行皮试药物的输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