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应用体外碱性彗星试验、体外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试验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评价三氯生(TCS)的体外遗传毒性。方法:采用TK6人淋巴母细胞进行体外彗星试验和体外微核试验,共设定5个剂量(3.5、8.8、17.5、26.3和35 μmol/L)组。同时,应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TA100和DNA修复酶缺陷型YG7108(Ogt-/Ada-)菌株对TCS进行Ames试验,共设定8个剂量(0.000 5、0.001 67、0.005、0.016 7、0.05、0.167、0.5和1.67 μg/皿)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彗星试验结果显示,TCS在各个剂量下均能引起TK6细胞的尾长、尾部DNA强度和尾矩的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1),且尾部DNA强度呈现剂量效应(r=0.943,P=0.017);微核试验表明,TCS未引起TK6细胞微核率升高(P > 0.05);Ames试验结果表明TCS未引起TA98、TA100和YG7108菌株的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P > 0.05)。结论:TCS主要引起细胞DNA损伤,但未对TK6细胞造成染色体损伤,对Ames试验菌株不具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3种代表性多溴联苯醚(PBDEs)BDE-3、BDE-47和BDE-209进行体外遗传毒性评价。方法:采用TK6人淋巴母细胞进行彗星试验、微核试验和TK基因突变试验,同时检测DNA损伤、染色体改变和基因突变3个遗传学终点。每种PBDEs均设定5个剂量组:BDE-3为60、90、120、180和240 μmol/L;BDE-47为60、120、180、200和240 μmol/L;BDE-209为24、40、120、180和240 μmol/L;同时设定溶媒DMSO为阴性对照组。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3种PBDEs在各个剂量下均未能引起TK6细胞彗星的尾长、尾部DNA百分数和尾矩的增加(P > 0.05),也均未引起TK6细胞微核率升高(P > 0.05)。TK基因突变试验显示,3种PBDEs均能引起TK基因突变频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呈剂量依赖性升高趋势(相关系数[RBDE-32]=0.85,[RBDE-472]=0.85,[RBDE-2092]=0.90;P < 0.05),但致突变作用BDE-47强于BDE-3和BDE-209。结论:多溴联苯醚BDE-3、BDE-47和BDE-209对TK6细胞具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3.
烤烟和白肋烟的致突变作用和细胞毒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易懿  栾洋  郑赛晶  金永明  任进 《职业与健康》2012,28(16):1937-1940
目的比较纯粹烤烟和白肋烟的致突变作用和细胞毒性,为开发低危害卷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种纯粹烤烟(F1,F2)和2种纯粹白肋烟(B1,B2)为研究对象,应用鼠伤寒沙门杆菌TA98和TA100菌株,分别在代谢活化和非活化条件下进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应用人淋巴母细胞TK6细胞进行TK基因突变试验,并通过测定相对悬浮生长率和平板效率考察细胞毒性,应用中国仓鼠成纤维细胞(CHL)细胞进行中性红试验。结果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结果表明,在非代谢活化条件下,4个样品均未检测出致突变作用;在代谢活化条件下,只有白肋烟样品被检测出具有较弱致突变作用。TK基因突变试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白肋烟样品(B2)显著诱导突变频率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K6细胞细胞毒性试验和CHL细胞中性红试验结果表明,未见烤烟和白肋烟的细胞毒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该实验条件下,认为白肋烟的致突变作用强于烤烟。  相似文献   
4.
中药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是从防己科植物根内提出的一种生物碱,属于双苄基异喹啉类化合物,药理作用广泛,在心血管、抗炎、抗风湿、抗纤维化和抗癌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我国的70年代后期,开始用于矽肺的治疗[1-2],但是对Tet的遗传毒性研究尚不全面,国内外报道较少,相关文献资料提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研究马兜铃酸IVa(aristolochic acid IVa,AA IVa)与2''-脱氧核苷在溶液中的反应,检测可能的加合物,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马兜铃酸IVa与2''-脱氧腺嘌呤核苷或2′-脱氧鸟嘌呤核苷在锌尘存在下37℃孵育,通过LC-MS/MS中性丢失模式筛选反应产物,再通过质谱碎裂方式和高分辨质谱进行验证。结果 马兜铃酸IVa与2''-脱氧腺嘌呤核苷或2''-脱氧鸟嘌呤核苷的反应较为复杂,产生多种产物。根据预期的加合物分子量(分别为558和574)以及是否具有明显的[MH-116]+子离子,分别筛选到3种和4种可能的2''-脱氧腺嘌呤核苷和2''-脱氧鸟嘌呤核苷加合物。同时,还发现了非“常规”的加合物。在马兜铃酸IVa与2''-脱氧腺嘌呤核苷反应混合物中,发现了1种分子量572的可能加合物,而在马兜铃酸IVa与2''-脱氧鸟嘌呤核苷反应混合物中则发现了3种分子量590的可能加合物。结论 马兜铃酸IVa与2''-脱氧腺嘌呤核苷或2''-脱氧鸟嘌呤核苷体外条件下能够发生反应形成可能的加合物,但加合物结构尚需通过核磁共振光谱确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4种马兜铃酸组分(AA-I、AA-Ⅱ、AA-Ⅲ和AA-IV)的致突变作用,初步考察其毒性作用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和TA100菌株对马兜铃酸4个组分采用Ames波动试验方法在非代谢活化(-S9)和代谢活化(+S9)条件下进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结果:试验结果显示,AA-I与AA-Ⅱ在-S9和+S9条件下对TA98和/或TA100菌株的回复突变孔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Ⅱ的回复突变孔数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且在多个剂量下回复突变孔数超过基线值的倍数大于AA-I。AA-Ⅲ和AA-IV对2株菌株的回复突变孔数未见明显增加,但AA-IV在+S9条件下对TA100菌株在各个剂量下的回复突变孔数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AA-I和AA-Ⅱ均显示出较强的致突变作用,且AA-Ⅱ致突变作用强于AA-I。AA-IV在+S9条件下可能有潜在的致突变作用;AA-Ⅲ对2株菌株均未见致突变作用。4种马兜铃酸组分的致突变毒性程度不同,认为可能与其化学结构及代谢特征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