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钙离子在逼尿肌收缩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钙离子是调节逼尿肌舒缩功能的重要第二信使。逼尿肌收缩强度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有密切关系,逼尿肌舒张常伴随[Ca^2 ]i下降至静息水平;由于Ca^2 可激活逼尿肌的收缩蛋白,其收缩力还与收缩蛋白对Ca^2 的敏感性高低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SRI63-441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实验大鼠分成3组,对照组未行缺血及药物治疗,再灌注组及SRI63—441治疗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缺血30分钟后,行再灌注10小时,其中治疗组结扎前1分钟给予SRI63—441(1mg/kg),观察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区心肌组织中丙二醛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SRI63—441能明显降低再灌注时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使缺血30分钟再灌注10小时大鼠的心肌梗塞面积从21.6±3.1%降至12.7±2.5%,心肌组织中脂质过氧化最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结论SRI63—441用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减少心肌损伤,提示PAF为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重要介质,而PAF拮抗剂有可能用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肝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肝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 方法  17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 ,均为女性。平均年龄 35岁。平均病程 2 7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尿频及膀胱区疼痛。膀胱镜检见黏膜下点状出血 15例 ,Hunner溃疡 2例。按O’Leary 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 (ICSI) 8~ 18分 ,平均 (13.4± 3.5 )分 ;问题评分 (ICPI) 3~ 12分 ,平均 (8.2± 3.4 )分。所有患者均使用肝素钠 10 5U膀胱灌注 ,每周 3次 ,疗程 4周。观察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  17例患者随访 3~ 12个月 ,平均 6个月 ,症状缓解 14例 ,其中症状显著缓解或消失 9例 ,评分下降 7分 ;症状部分缓解 5例 ,评分下降 >3分 ;无效 3例。 2例于治疗 7个月及 9个月症状复发。有效率 82 %。治疗后 1、2个月ICSI分别降至 (6 .1± 3.4 )、(6 .3± 3.5 )分 ,ICPI分别降至 (3.5± 2 .9)、(3.6± 2 .7)分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治疗期间发生一过性尿道灼痛者 2例 ,轻微肉眼血尿 1例。 结论 肝素膀胱灌注治疗可有效缓解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罗晨玲  陈清  曹文峰  陈思东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1):1218-1220,1224
目的:探索肺癌患者Ⅱ相代谢酶主要亚型GSTM1的基因型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双重PCR和PCR-SSCP(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了63例肺癌患者和47例健康对照中GSTM1基因缺失及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的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肺癌组GSTM1基因缺失率为71.4%(45/63),对照组为51.1%(24/4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为2.40(95%CI为1.09-5.29).p53基因突变率在63例肺癌组织中为49.2%(31/63),在15例对照组织中仅为6.6%(1/18).58.1%肺癌病例同时存在p53基因突变和缺失GSTM1基因(P<0.05).结论:GSTM1基因缺失与p53基因突变相关,GSTM1基因缺失可能增加p53基因突变的几率,从而导致肺癌患病危险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E.N.A.L.评分系统对于T_1期肾癌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3年5月~2018年12月共102例行LPN治疗T_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影像资料对患者行R.E.N.A.L.评分,将其分为低、中、高分组,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肌酐值的变化,分析各组间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出血量、围手术并发症等的关系。结果:102例患者中,低、中、高组患者分别为64、35、3例,各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血肌酐值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组与中分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肿瘤直径大小、手术时间、中转开放率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组中热缺血时间、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中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N.A.L.评分系统是评估肾肿瘤解剖复杂程度的重要手段,基于R.E.N.A.L.评分系统能有效评估T_1期肾癌行LPN治疗的难度和效果,为制定手术方案和指导术中操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动脉腔内隔绝术,其中7例为DeBakeyⅢa型,13例为DeBakeyⅢb型。影像学资料显示有5例在不同部位有2个以上撕裂口。术中7例带膜支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另13例行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隔绝。结果全部病例经3~40个月随访,19例存活,1例18个月后因合并假腔支气管瘘大咯血死亡。结论血管腔内置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1999-03/2006-05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2(男9,女3)例,年龄25~60(平均38.3)岁.病程5 d~12 a,均有活动后心悸并气促.查体:心界均有扩大,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舒张期杂音,周围血管征阳性6例,有典型的马方综合征者5例;胸部X线片: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心胸比率0.52~0.74.  相似文献   
8.
TNP-470与阿霉素联合使用治疗小鼠膀胱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血管形成抑制剂TNF-470与化疗药物阿霉素联合应用抑制小鼠膀胱癌的协同作用.方法分别予TNP-470、阿霉素、TNP-470 阿霉素治疗TN39膀胱癌荷瘤小鼠,观察肿瘤生长及血管形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治疗后12 d,TNP-470、阿霉素及TNP-470 阿霉素治疗组抑瘤率分别为46.3%、21.4%及56.5%,TNP-470组微血管密度明显减少、凋亡指数增多,阿霉素组凋亡指数增多,TNP-470 阿霉素组凋亡指数进一步增加.结论TNP-470与阿霉素治疗小鼠膀胱肿瘤,有明显的抗肿瘤协同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形成及化疗药物细胞毒性作用而促使肿瘤细胞凋亡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9.
南昌市德国小蠊抗药性及羧酸酯酶生化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南昌市野生品系德国小蠊对当地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并对野生与敏感品系德国小蠊的羧酸酯酶(CarE)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方法用药膜法测定KT50,参照Van Asperen的方法测定CarE的比活力、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度(Vmax)值。结果南昌市野生品系德国小蠊对敌敌畏、残杀威、溴氰菊酯、右旋反式丙炔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抗性系数分别为>122.3、1.1、1.4、5.3、4.9。野生品系与敏感品系德国小蠊CarE比活力分别为68.7567和56.5069mmol/(mgpro.30 min);Km分别为0.4171和0.4374 mmol/L;Vmax分别为0.8525和0.4075 nmol/(mgpro.min)。结论南昌市野生品系德国小蠊已对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药性,这种抗药性的产生与CarE生化特性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的诊断、手术方法和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142例法洛四联症患者,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手术。结果:早期死亡6例。术后主要并发症有:低心排血量16例(其中4例死亡),呼吸功能不全5例(死亡1例),心、肺和肾功能不全1例(死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室缺残余漏3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结论:完善室缺修补和右室流出道重建是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成功的关键,维持循环稳定和保护肺功能是围术期处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