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59岁,发现鼻部肿物1月余于2018年5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左鼻翼出现花生大小肿物,质中,压之疼痛,瘙痒轻,搔抓后出现糜烂。肿物逐渐蔓延至整个鼻部,疼痛加重,挤压后出现黄白色脓液。当地医院行脓液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在寻常型天疱疮 (PV)和大疱性类天疱疮 (BP)皮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TUNEL)方法研究两病患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1)性别、年龄、病程、疗后评分、住院天数、激素总量等对天疱疮的凋亡指数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 ;但天疱疮的疗前评分高者 ,凋亡指数较高 (P <0 0 1) ;(2 )性别、年龄、病程、疗前评分、疗后评分、住院天数、激素总量等全部分析因素对类天疱的凋亡指数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 ;(3 )正常对照 8例表皮细胞凋亡指数均 <0 0 0 5 ,天疱疮与类天疱疮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4 )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发生部位 :PV ,疱内分离的及疱周围的棘层、基底层细胞 ;BP ,水疱上方及附近的棘层、基底层细胞。结论 :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异常与PV和BP皮损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2岁。全身皮肤结节1年半,加重伴发热2周。曾以脂膜炎治疗无效。双侧眉毛外1/3稀疏,躯干及四肢泛发鲜红或暗红色结节,两侧腓总神经增粗。组织液涂片抗酸杆菌(3+)~(4+)。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表皮下可见一狭窄的无浸润带,真皮全层及皮下组织均可见弥漫性中性粒细胞浸润,有脓肿及坏死,可见大量泡沫细胞,皮下组织有脂膜炎样改变及血管炎改变。诊断:①瘤型麻风,②Ⅱ型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皮损局部的免疫病理损伤及细胞免疫反应。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30例,HIV阴性20例]皮损组织和10例健康人局部皮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及炎性细胞CD4、CD8的表达。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标记结果进行组间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 结果 50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皮损按组织病理学表现分为肉芽肿性反应9例、化脓性反应19例、无反应或坏死性反应22例。9例肉芽肿性反应均见于HIV阴性患者;19例化脓性反应者中HIV阳性10例,HIV阴性9例;22例无反应或坏死性反应者中HIV阳性20例,HIV阴性2例。健康对照组皮肤CD4、CD8、TNF-α、IFN-γ、IL-2免疫组化检测均为阴性。HIV阳性组皮损中见明显的CD8+细胞浸润(3例 +++、8例 ++、7例 +、12例 -),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1),而其余各项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HIV阴性组皮损中CD4 (2例 +++、2例 ++、9例 +、9例 -)、IL-2(1例 ++、8例 +、11例 -)、IFN-γ(4例 ++、7例 +、9例 -)、TNF-α(3例 +++、2例 ++、5例 +、10例 -)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CD4、IFN-γ表达在HIV阳性组低于HIV阴性组(P < 0.05)。肉芽肿反应者中CD4、IL-2、IFN-γ表达明显高于无反应或坏死性反应者(P < 0.05),而化脓性反应与肉芽肿反应、无反应或坏死性反应比较,各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皮损组织病理学改变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Th1型细胞免疫在皮损局部抵御马尔尼菲青霉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3岁,广西邕宁县人。于拔牙后2周,口周出现化脓性皮损,伴畏寒、发热、咳嗽,腹泻稀便每日数次,在当地医院治疗,静脉滴注先锋霉素Ⅴ、丁胺卡那霉素1周无效。体温39℃~40℃,加用地塞米松10mg/d亦无效。于输同型血过程中出现休克,血压66/...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性,2岁8个月。全身皮肤变硬、双手指结节1年余。结合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儿童系统性硬皮病。予激素、复方甘草酸苷、青霉素、扩管药物及中草药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是天疱疮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类型,常引起松弛性易破的水疱或大疱,全身皮肤、黏膜可广泛受累。妊娠期患者由于母体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且药物治疗会影响胎儿,使得PV的治疗更加困难。现回顾我科1例妊娠合并PV诊治经过并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29岁。妊娠32周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黏膜、外阴及全身皮肤水疱、糜烂伴痛3个月于2016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分析27例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的白细胞散点图、外周血涂片特点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寻找早期识别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alaromycosis marneffei, TSM)的指标。方法 收集通过外周血涂片诊断的27例AIDS合并TSM患者作为AIDS合并TSM组;同时选取单纯HIV感染者、AIDS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对3组的白细胞散点图特点、白细胞手工分类计数、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对3组的血常规、CD4+ T淋巴细胞计数、转氨酶及1,3-β-D真菌葡聚糖(BD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IDS合并TSM组的白细胞散点图均在有核红细胞区域出现散点,外周血涂片均可见有核红细胞,同时可见幼稚、畸形的中性粒细胞。单纯HIV感染组的白细胞散点图和血涂片形态未见异常。AIDS合并其他并发症组的散点图有部分出现中性粒细胞散点上移,血涂片可见幼稚、畸形的中性粒细胞。3组的白细胞分类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AST、ALT、BDG、CD4+ 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IDS合并TSM组的白细胞散点图和外周血形态有异常表现,有核红细胞的出现为特异性提示,且中性粒细胞比例、AST和BDG水平增高,CD4+ T淋巴细胞、血小板水平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冰毒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1)在巨噬细胞中复制的作用。方法将巨噬细胞按单纯随机分组原则分为:(1)冰毒+多巴胺受体D1阻滞剂(SCH23390)处理组,(2)冰毒处理组,(3)SCH23390处理组,(4)病毒对照组。先用浓度为10-5mol/L的SCH23390预处理(1)、(3)组1h,再用10μmol/L的冰毒处理(1)组24h,同时用10~mol/L、10μmol/L及2.5×10-4mol/L的冰毒处理(2)组24h,然后每组加入等量的HIV-1进行感染,于感染的第4、6、8、10d取培养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检测培养上清的HIV-1 p24抗原,比较各组之间抗原表达量差异。结果HIV-1感染巨噬细胞第4、6、8、10d,病毒对照组的p24抗原表达量均低于3个不同浓度冰毒处理组(均有P〈0.01);且各浓度冰毒处理组的p24抗原表达量比对照组增加的倍数,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具有上升的趋势,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94,P〈0.001);而冰毒+SCH23390处理组、SCH23390处理组分别与病毒对照组HIV-1p24抗原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冰毒能够促进HIV-1在巨噬细胞内的复制,并随感染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冰毒促进HIV-1复制的作用可被多巴胺受体D1阻滞剂(SCH23390)阻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