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人巨细胞病毒(HCMV)包膜糖蛋白H(gH)基因型别先天性HCMV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确诊的110例先天性HCMV感染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尿液HCMV gH分型结果分为gH1组68例和gH2组42例。收集两组患儿新生儿期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听力以及神经系统预后评估情况。结果 110例先天性HCMV感染新生儿中,gH基因型分布以gH1型为主(61.82%,68/110),无混合型感染。gH1组出现血小板减少患儿的比例高于gH2组(P<0.05),两组出现宫内生长受限、脾肿大、肝肿大、瘀斑、脉络膜视网膜炎、颅内钙化和症状性感染患儿的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gH1组血小板水平低于gH2组,总胆红素水平高于gH2组(P<0.05)。gH1组和gH2组出现听力损失患耳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gH1组听力损失程度达中重度及以上的患耳比例高于gH2组(P<0.05)。gH1组Alarcon评分低于gH2组(P<0.05)。结论 医院先天性HCMV感染新生儿中,gH1型为优势基因型;gH1基...  相似文献   
2.
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变化对早产儿喂养护理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早产儿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变化与喂养耐受性的关系,以便科学地指导早产儿喂养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40例单纯早产的早产儿按喂养耐受情况分为观察组(喂养耐受,11例)和对照组(喂养不耐受,29例),两组新生儿采用多普勒超声测量第1次喂养前后SMA血流动力学参数,即收缩期峰值流速(PSFV)、时间平均流速(TMFV)、舒张末期流速(EDF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记录足量喂养时间.结果观察组喂养前后SMA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两组喂养后TMFV、RI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喂养后TMFV的增加与达足量喂养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0.34,P<0.05);观察组达足量喂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喂养可改变早产儿SMA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与喂养耐受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可根据第1次喂养前后SMA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特别是TMFV的增加来预测喂养风险,从而科学地指导早产儿喂养护理.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肠功能不成熟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胃肠功能与胃肠道血供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分析其与喂养耐受的相关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帮助早产儿耐受肠道喂养,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3 h,第1胎第1产,胎龄39 3周臀位剖宫产,羊水量多,约2000 ml,脐带胎盘无异常,Apgar评分1 min 8分,5 min 9分,因喂水后出现吞咽困难、呼吸急促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微量肝素早期治疗新生儿脓毒症的效果和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诊断符合标准的95例新生儿脓毒症患儿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照组47例,给予抗感染、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皮下注射肝素每次3-5U/kg,6h一次,共用3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经肝素治疗后凝血功能(PT、APTT、Fbg、D-D、TT)显著改善,血小板计数(PLT)显著升高。治疗后,治疗组的APTT、TT、D-D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PT、Fbg、PLT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3项指标比较分别为:(13.45±2.62)s比(15.18±4.96)s,(2.67±0.95)g/L比(1.96±0.83)g/L,(130.46±39.22)×109/L比(95.61±10.33)×109/L,P<0.05。治疗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持续时间缩短,严重脓毒症发生率下降(10/48比19/47),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微剂量肝素早期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可有效改善患儿凝血功能,缩短SIRS持续时间,降低严重脓毒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空气压缩驱动雾化吸入对早产儿机械通气后喉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新生儿科85例机械通气后喉损伤的早产儿,随机分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撤机拔管后予布地奈德混悬液空气压缩驱动雾化,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超声雾化及琥珀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喉梗阻症状消失时间、动脉血气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吸气性凹陷时间和声嘶(喘鸣)消失时间为(2.00±0.95)d和(2.15±1.20)d,短于对照组的(2.51±1.32)d和(2.85±1.6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气促消失时间为(2.56±1.74)d,短于对照组的(2.90±1.84)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拔管后及24h动脉血气监测均大致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期间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空气压缩驱动雾化吸入能更好改善早产儿机械通气后喉梗阻临床症状,稳定患儿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对早产儿机械通气后喉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P105和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中P105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SCC标本中,P105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P<0.001)。在低分化SCC标本中,P10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组,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高中分化组(P均<0.001);P105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明显正相关,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结论:在SCC组织标本中,P105强表达,PTEN蛋白低表达或不表达,这可能是细胞恶性转化和增殖的信号,也是肿瘤具有侵袭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孝感地区13所医院新生儿科消毒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按照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对孝感地区13所医院新生儿科的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暖箱湿化水、婴儿奶具进行现场抽样检测.结果 共采样251份,合格180份,总合格率为71.7%;合格率最低的是病房空气及暖箱湿化水,为23.1%、25.0%;其次是输液泵推动按键,合格率为41.7%;门把手、浴巾、奶具监测的合格率相对较高,分别为92.3%、96.2%、92.3%;医务人员手合格率77.5%;共检出6种细菌81株,主要为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2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7株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大肠埃希菌12株等,均为多药耐药菌株.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新生儿病房空气、暖箱湿化水及各种物体表面的消毒管理,增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全面提高消毒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价值。方法以96例COPD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4.17%(2/48),高于对照组16.67%(8/48)(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减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2%(47/48),高于对照组87.50%(42/48)(P<0.05)。结论全面性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凝血状态,降低下肢DVT的发生,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32P是由人工合成的放射性核素,放射性32P衰变类型为β衰变,具有发射纯β-粒子的特性,半衰期为14.26天,射线平均能量0.69Mev[1]。在组织中的最大射程为8mm,穿透1mm组织剩余能量为28%,穿透2mm组织剩余能量为1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