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MR-GC80型压力微反装置,在空速2h~(-1)、氢油分子比8:1、氢压2MPa、反应温度260℃和280℃反应条件下,考察了钯/氢型丝光沸石(Pd/HM)催化剂的含钯量对正己烷异构化反应活性,选择性,稳定性的影响,并结合脉冲激反装置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钯含量在0.025—0.25%范围内,活性和选择性均随含钯量的增加而提高;超过0.85%,则呈下降趋势;HM载钯后稳定性有明显的改善。催速失活试验表明:0.25%Pd/HM和0.5% Pd/HM催化剂具有相同的稳定性。在Pd/HM上正己烷异构化反应的机理为酸性和双功能结合的复合机理。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甲苯和均三甲苯烷基转移与歧化反应制备二甲苯过程中Hβ负载磷钨酸系列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反应主要为甲苯烷基转移和均三甲苯歧化反应;随着催化剂中Hβ上磷钨酸负载量的增加,均三甲苯转化率、二甲苯选择性和收率均先增加后减少,当磷钨酸质量分数为10%时,总酸量达到最大,总转化率、二甲苯收率及二甲苯选择性也分别达到最大值,即77.0%、38.5%和51.1%。催化剂XRD图谱显示负载的磷钨酸高度分散于Hβ分子筛表面,对载体晶体结构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β羟丁酸浓度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1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共完成检测62例次透析前后β羟丁酸浓度,并与22例健康人空腹所测值进行比较。同时将血透组患者透析前后β羟丁酸浓度变化值与对应患者的年龄、性别、甘油三酯水平、胆固醇水平、BMI指数、白蛋白、透析脱水量/干体重比值、透析前后血糖差值、透析前后血肌酐差值、整体尿素清除率(KT/V)、尿素下降率(URR)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血透组透析后血浆β羟丁酸浓度平均值高于透析前平均值(P〈0.05),两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透析前后β羟丁酸浓度差值与白蛋白(R=-0.441)、血红蛋白(R=-0.366)、透析前后血肌酐差值(R=0.288)、胆固醇值(R=-0.292)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前后血肌酐差值、血清白蛋白、原发病和年龄是血透患者透析前后β羟丁酸浓度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体内β羟丁酸浓度高于正常人水平,透析可致血浆β羟丁酸水平进一步升高,且升高程度受年龄、原发病、血白蛋白、透析前后血肌酐差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国产沸石分子筛作为活性组元,用高岭土、氧化铝等作载体制成新型催化剂,通过实验室小试及寿命等实验,研究了该催化剂的使用性能,并通过吡啶—红外酸性测定法探讨了其反应行为,最后用色谱分析比较了反应前后芳烃产品的质量组成分布。  相似文献   
5.
利用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和X射线衍射法表征了磷钨酸(PW)、氢氧化铌改性分子筛的表面酸性和结构,用催化法脱除芳烃中微量烯烃的烷基化反应研究其酸催化性质。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结构、表面酸含量和磷钨酸、氢氧化铌在催化剂中所占的比例,都显著地影响烷基化反应;Dawson结构的磷钨酸比Kiggen结构的磷钨酸具有较好的催化烷基化反应活性;随着磷钨酸含量的增加,催化剂B酸量先增加后减少,L酸量减少;随着氢氧化铌含量的增加,总B酸量和L酸量都减少,催化剂的活性随总B酸量与总L酸量比值的增加而提高;用磷酸或草酸处理氢氧化铌,总B酸量与总L酸量的比值增大,可进一步提高分子筛的活性和寿命。研究结果还表明:强B酸不利于脱烯烃反应。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Hβ和SiO2负载磷钨酸催化剂对甲苯和均三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反应制备二甲苯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磷钨酸具有酸性强、低温活性高和二甲苯选择性高的特点,尤其是负载在SiO2上以后活性和稳定性有显著提高;磷钨酸负载在SiO2上以后,随着催化剂中磷钨酸含量的增加,均三甲苯转化率和二甲苯收率先增后减,当磷钨酸质量百分数为50%时,负载效果最好,440℃时均三甲苯的最大转化率为44.8%,420℃时二甲苯的选择性和收率的最大值分别为84.9%和34.8%.  相似文献   
7.
以分子筛为活性组分,与一定比例的载体混合后制成催化剂并评价了该类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用吡啶FT-IR测定了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同时探讨了催化剂表面酸性与催化剂活性之间的关系,发现催化剂的活性不仅与总酸量有关,还和B酸量与L酸量之比有关。当催化剂上B酸量与L酸量达到恰当比例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脑结核瘤多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常见于肺结核。原发悱肺结核发生血行播散停止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可有结核分枝杆菌存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CⅠ(ApoC1)和维生素E结合蛋白(AFM)与肺结核患者脂质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ApoC1、AFM在31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和26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含量,两组均空腹抽血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等指标,并分析肺结核组血清差异蛋白质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肺结核组ApoC1含量为(34.60±4.60)μ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43±5.12)μg/mL (t=2.703,P<0.01);肺结核组AFM含量为(15.69±6.79)μg/mL,高于对照组的(11.95±6.36)μg/mL(t=2.054,P<0.05),且AFM 与患者的甘油三酯含量存在负相关性(rs=-0.371,P<0.05);ApoC1与所有临床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 ApoC1和AFM可能参与了肺结核患者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阴虚上火的新型诊断标志物,深化对阴虚上火的认识。[方法]对34例受试者血清样本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单核细胞分化抗原(mon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CD14、激肽原-1(Kininogen-1,KNG-1)、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100,APOB)和载脂蛋白A2(apolipoprotein A2,APOA2)的浓度,并运用ROC曲线对上述蛋白诊断上火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阴虚上火患者CD14与KNG-1显著上调,APOB与APOA2显著下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P0.05,P0.01)。将CD14、APOA2、KNG-1进行组合构建诊断模型,ROC曲线显示组合物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93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71.40%,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结论]阴虚上火与能量代谢、炎症反应密切相关。CD14、APOA2、KNG-1的组合可作为临床诊断阴虚上火的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有助于中医疾病诊断的客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