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结节性脂膜炎(nodular panniculitis)是一种原发于脂肪小叶的非化脓性炎症,1892年Pfeifer首先记载本病,1925年Weber进一步描述它具有复发性和非化脓性特征。1928年Christian强调了发热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cl-2、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子宫内膜场50例,不典型子宫内股增生、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单纯型内膜增生各15例,进行bcl-2、p53蛋白和PCNA的检测。[结果]bcl-2、p53在内膜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的表达分别为64.0%和52.0%,40.0%和20.0%,13.3%和0,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均为阴性。内膜癌、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复杂型单纯型增生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PCNA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为100.0%和73.3%,显著高于复杂型及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26.7%和20.0%,P<0.05)。本实验发现p53和PCNA与内膜癌分化程度,转移扩散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bcol-2与内膜癌分化程度有关,与转移、扩散、分期及肌层浸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p53和PCNA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bcl-2与PCNA在不典型内膜增生内有较高表达,是癌变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4例女性,均以乳腺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组织形态学表现多样,弥漫增生的血管在乳腺小叶间及周围脂肪组织内呈浸润性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4例均表达血管内皮标记 CD31、CD34,3例表达 F8。结论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非常罕见,组织病理形态多样,辅助检查无特殊表现,诊断困难,免疫组化标记对确诊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子宫内膜癌50例及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单纯型内膜增生各15例,进行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检测。结果p53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52%,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20%,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及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均为阴性,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PCNA在子宫内膜癌表达100%,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为80%,两者显著高于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47%及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40%(P<0.05)。本实验发现p53和PCNA与内膜癌分化程度、转移扩散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p53蛋白和PCNA同时在内膜癌的高度表达,其患者预后较差,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p53和PC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扩散、转移有关;p53和PCNA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 YST)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11例YST,观察分析其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点,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特点。结果在11例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19岁(8个月至52岁);4例位于卵巢,3例位于睾丸,3例位于纵膈,1例位于腹膜后。肿块的平均直径为9.2cm(2.0~14.0cm)。6例为单纯性YST,5例为混合性恶性生殖细胞肿瘤。肿瘤多有包膜,结节状,切面呈囊实性,常有出血、坏死区;组织形态多样,可呈疏松黏液样、微囊网状、巨囊、实性、乳头状、腺样、肝样等,可见Schiller-Duval小体、基底膜样物质、透明小体。瘤细胞表达AFP (11/11)、CD117(5/11)、PLAP(6/11),CD30均阴性。结论 YST多发生于婴幼儿和青少年的性腺内,常伴有血清AFP升高,组织学形态多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