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症心内矫正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心内矫正术治疗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症(CAVSD-TOF)的经验. 方法从1985年1月至2002年5月,共行CAVSD-TOF心内矫正术12例,年龄6~16岁(11.1±2.8岁),采用右心房、右心室纵切口,前7例采用三片法补片,后5例用二片法补片修补房室间隔缺损,左侧房室瓣裂隙采用间断缝合,右心室流出道用跨瓣补片加宽. 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前7例死亡3例,后5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血量3例,灌注肺1例.长期随访6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13.5年,无任何症状,NYHA心功能Ⅰ级或Ⅱ级. 结论 CAVSD-TOF采用右心房、右心室纵切口,二片法补片修补房室间隔缺损,常规间断缝合左侧房室瓣裂隙,跨瓣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已广泛应用于成年人心源性休克和围手术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小儿中的应用仍较局限。现就有关IABP在小儿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着重分析IABP的适应证和影响在小儿中应用的技术困难和其他因素,介绍小儿IABP应用的技术要点,可能的并发症和治疗效果。在无体外膜式氧合器(ECMO)和左心辅助设备的情况下,小儿心脏直视手术后如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或发生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应用IABP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来,治疗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合并室间隔缺损(室缺)与肺动脉狭窄(肺窄)多采用室缺修补和解剖左室到肺动脉的心外管道吻合(即Rastelli手术),但该种手术的晚期效果差。1990年,Ilbawi等报道应用双调转术(doubleswitch手术)治疗该畸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双调转术是心房内调转术和大动脉调转术或Rastel1i术相结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心脏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对感染的可能性进行预测。方法对2 374例成人心脏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结合多值Logistic模型与径向基神经网络算法(RBF)的识别与预测方法,发掘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以期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结果多值Logistic回归分析的估计结果表明,既往吸烟、有糖尿病史且使用胰岛素、肥胖、手术用血、术后出血量和术后是否进行再次开胸止血6个变量是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而将上述6种危险因素作为预测算法的输入变量,得到预测结果的ROC曲线和未经变量筛选的RBF预测结果的ROC曲线。经比较发现,通过筛选出的变量建立的RBF有更高的准确度,预测性能也更好。结论多值Logistic模型和RBF均是心脏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的有效定量分析方法,RBF准确性更高,预测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内粘液瘤切除术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自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46例行心内粘液瘤切除术的粘液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24例(84.9%)粘液瘤原发点位于左心房,16例(11.0%)粘液瘤原发点位于右心房,5例(3.4%)粘液瘤原发点位于右心室,1例(0.7%)粘液瘤原发点位于左心室。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术前均行心脏超声检查,且经术后病理检查明确为粘液瘤。所有患者经胸骨正中开胸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无院内死亡(成功率100.0%)。1例患者因术后愈合不良行二次清创缝合术。术后定期复查和随访,最终随访132例(随访率90.4%)。随访患者1、3年的术后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9.3%、97.8%。存活患者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结论 粘液瘤因附着部位不同可引起心力衰竭或动脉栓塞,应尽快手术切除。外科手术切除的安全性较高,术后应定期随访,常规复查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尼卡地平对脆性X综合征动物模型(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治疗效果及行为学评价.方法 成年野生型和FMR1基因敲除鼠(各8只)随机分为尼卡地平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各4只).使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脆性X综合征模型小鼠尼卡地平治疗30 d后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并应用旷场行为实验和孔板探究实验研究治疗前后精神情绪与自主行为的改变.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表明,与野生型小鼠比较,FMR1基因敲除小鼠找到迷宫平台潜伏时间延长,通过平台区域的次数下降;旷场行为实验与孔板探究实验结果显示,模型小鼠探索性行为、自主活动明显增加.尼卡地平治疗后,与模型小鼠对照组比较,模型小鼠治疗组Morris水迷宫实验未见明显改变,而自发活动显著减少(P<0.05).结论 FMR1基因敲除小鼠存在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自主活动亢进,尼卡地平对学习记忆的改善无明显作用,但可减少其自主活动的高兴奋性,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背景: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传统降低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效果确实,但存在不易监测、停药后反跳等现象;传统的心脏涤纶补片较易引起吻合口变形、血栓、栓塞、溶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目的:观察应用戊二醛处理牛心包补片和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环素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中采用戊二醛处理的牛心包补片修补心脏间隔缺损,术后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环素30 ng/(min·kg),日间12 h按1次/4 h给药,夜间12 h按1次/6 h给药,连续给药2 d。记录每次吸入药物前、吸入后即刻、吸入30 min后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体循环阻力指数与肺循环阻力指数,于随访期观察有无心包材料相关并发症和心功能情况。结果与结论:90例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见活瓣均已关闭,无分流,心脏间隔缺损无回声中断,心脏收缩功能正常,未发现与牛心包补片相关的不良反应。所有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体循环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患者吸入药物后即刻平均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吸入药物前(P 〈0.01),吸入30 min后平均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指数亦明显低于吸入药物前(P 〈0.05)。表明应用戊二醛处理的牛心包补片和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环素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CPC)不同术式对活动耐力的影响,将59例TCPC术后存活病人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心房内侧隧道、心房内管道、心外管道3组。采用心脏平板运动检测仪观察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SpO2)随运动量增加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TCPC手术是否开窗对活动耐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心内侧隧道组心率在超过3级运动量(F=3.78),血压超过4级(F=3.23),SpO2在5级后(F=3.68)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而心外管道组呼吸频率在3级以后显著高于其它两组(F=3.52,P〈0.05)。对TCPC人工管道是否开窗两组各20例进行比较,开窗组心率在5级、血压在4级达到高峰,未开窗组心率、血压在3级达到高峰;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开窗组呼吸频率始终明显高于未开窗组,而SpO2则持续低于未开窗组。结论:心内侧隧道组对于运动量增加的适应性显著高于心房内管道及心外管道组。心外管道TCPC手术完全旷置窦房结可能给机体对整体心率的调节带来不利影响,导致运动耐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总结采用非心外管道方法矫治合并异常冠状动脉的法洛四联症(TOF)的经验,探讨有关手术方法及效果,对9例合并异常冠状动脉的TOF进行了一期矫治手术,其中2例采用经右心室切口疏通右心室流出道,1例采用改变右心室切口和冠状动脉下缝合加宽右心室流出道,2例采用肺动脉下移与右心室切口直接吻合,4例采用肺动脉前壁血管片翻转与右心室切口吻合。结果表明,术后早期无手术死亡;随访1个月~4年,无晚期死亡,NYHA心功能I~II级8例,III级1例。结论:采用非心外管道方法矫治合并异常冠状动脉的TOF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人事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的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要求,单位各自开发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由于地区、行业的局限,致使许多软件应用面窄,标准、规范各异,使信息无法交换、共享,工作重复,不利于电子信息技术在人事管理领域的深入推广。94年7月,国家人事部、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决定,在全国人事管理领域广泛推广使用“通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GPMS”,为此,我院人事处从听年开始,逐步更换原人事管理软件,开发应用新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以适应人事管理工作的需要。一、开发计算机人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