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口腔颌面外科医源性疾病少有系统报道,现将我科1995-2005年接诊的口腔颌面外科医源性疾病130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男101例,女29例,年龄17~68岁,初诊初治于游医的16例(12.3%),乡镇医院的76例(58.5%),县市医院的28例(21.5%),本科初诊10例(7.7%),由非口腔科医师初诊的90例(69.2%),由口腔科医师初诊的40例(30.8%)。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在口腔领面外伤中应用的适应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总结34例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及预防。结果34例患者中未发生窒息死亡,8例出现并发症(8/34),主要为创口出血(5例),皮下气肿(2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气管切开术是保证口腔领面部外伤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及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适时的选择气管切开术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 h亚群相关细胞因子与牙周炎感染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 -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根据牙周炎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慢性牙周炎组及重度慢性牙周炎组,每组40例;另选择40例牙周健康者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检测法检测各组外周血中 T h1、T h2、T h17细胞比例,对各组牙龈组织进行HE染色及IL-17、IFN-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根据McCarty的H-score评分法对IL-17、IFN-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牙周炎组外周血中T h1、T h2、T h17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度慢性牙周炎组外周血中T h1、T h17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重度慢性牙周炎组患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黏膜固有层存在淋巴细胞浸润情况,随着炎症程度的加重,淋巴细胞数量有逐渐增加趋势;IL-17、IFN-γ阳性染色在慢性牙周炎组患者的牙龈组织中,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着色也明显较对照组深;牙周炎组牙周组织IL-17、IFN-γ细胞的 H-scorc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体内存在 T h细胞数量升高的现象,推测各个亚群可能参与了慢性牙周炎局部的炎症反应,IL-17、IFN-γ可能是牙周炎发生的重要促炎症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磨牙根尖周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300例患有根尖周病的乳磨牙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即根管治疗法和空管治疗法,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根管治疗组与空管治疗组各150例,1年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5.3%和81.3%。不同年龄段治疗成功率平均为84.6%和82.0%。结论空管疗法以其疗效好,操作简便,适应证宽,易于患儿接受为特点,不失为治疗乳磨牙根尖周病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芩提取物的防龋效果及其可能的防龋机制。方法:本实验将标本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不同流程处理(第1组:标本→脱矿→浸药→脱矿→检测;第2组:标本→脱矿→浸药→检测;第3组:标本→浸药→脱矿→检测;)乳酸胶体系统致牙本质龋,黄芩提取液、硝酸银、去离子水3组试剂按上述流程处理牙本质标本,在镜下观察处理后的牙本质标本。结果:通过对各组标本的光镜观察发现:第1组去离子水组牙本质小管不规则,而硝酸银组和黄芩组牙本质小管规则。第2组去离子水和黄芩处理后的牙本质小管比第1组规则,硝酸银处理后牙本质小管内有一些硝酸银沉积。第3组黄芩处理后的牙本质小管比去离子水组和硝酸银组规则。结论:黄芩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防龋能力,其防龋机制可能为黄芩能抑制胶原分解,对脱矿的进一步进行产生影响,从而使牙本质龋的进展受到抑制。同时还发现黄芩可能具有一定的抗脱矿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