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近年来江油市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流行的传染源情况。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钩体主要宿主动物鼠,猪,牛带菌情况及鼠密度,种群构成等。结果:该市平均鼠带菌率为11.34%,黑线姬鼠占其鼠种构成的63.64%,平均带菌率为17.52%,从钩体患者和动物中分离出的钩体,黄疸出血群占98.56%。结论:黑线姬鼠是江油市稻田型钩体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流行菌群的变化是造成流行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PCR扩增技术在钩端螺旋体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钩体病患者血清中钩体DNA,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PCR技术。测定患者血清钩体DNA和MAT法测血清中钩体抗体。结果 40份患者早期血清中PCR法检出阳性8份,53份血清中MAT法检出阳性11份。结论 PCR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钩体病早期诊断是一种快速敏感扔效的方法,有利于提高钩体病防治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温江县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温江县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原因 ,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传染源调查 ,人、动物血清抗体测定 ,分析与发病率关系。结果 田间啮齿目食虫目动物总带菌率、黑线姬鼠带菌率均与发病率呈正相关 (r =0 76 49、P <0 0 0 0 5 ;r=0 782 2、P <0 0 0 0 5 ) ;黑线姬鼠构成、带菌率由第 1位降为 0。自然人群抗体阳性率与发病率呈负相关 (r =- 0 16 39、P >0 0 5 ) ;自然人群抗体滴度、患者和动物中分离钩体 ,3者血清群以黄疸出血群最高 (GMT倒数平均值 =2 1 74、5 9 19%、 87 81% )。结论 黑线姬鼠是温江县钩体病主要传染源 ,其构成和田间啮齿目食虫目动物总带菌率皆降为 0 ,是该病发病率大幅下降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四川部分农村从业人员钩端螺旋体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常见的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自1958年以来,四川省一直是全国发病率最高、疫情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其宿主动物种类繁多,活跃程度常有变化,疫源地分布广泛,局部暴发疫情时有发生。为了解四川各地到成都就业的从业人员钩端螺旋体自然感染情况,于2004-12对从业人员进行了钩端螺旋体血清抗体水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对四川绵阳、乐山、宜宾、达州、雅安5个市农村来成都就业的健康从业人员调查350人,年龄17~52岁,男性126人,女性224人。1.2方法1.2.1血清采集每人静脉采血3ml,分离血清后,低…  相似文献   
5.
1993—2000年四川省钩端螺旋体菌群分布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目的:分析、研究四川省钩端螺旋体(下称钩体)菌群分布,掌握菌群动态,为钩体病的科研和防制提供科学依据。为钩体菌苗生产提供流行菌株。方法:按全国本病监测方案,从病人和带菌动物中分离钩体,按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钩体菌种检定程序进行检定,结果324株钩体分属8个血清群。即黄疸出血、七日热、秋季、澳州、流感伤寒、波摩那、犬、爪哇群。另从水牛尿中首次检出七日热群钩体2株。结论:黄疸出血群钩体仍为四川省人间钩体病流行和啮齿食虫目动物携带的主要菌群,占81.48%。趴齿食虫目仍为主要宿主动物,尤以黑线姬鼠为四川稻本病主要传染源,水牛是七日热群钩体病的重要传染源和宿主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钩体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历年来 ,四川人间钩体病流行菌群和主要宿主动物啮齿类携带菌群均以黄胆出血群为主 (81 48% ) [1] 。但在某些年份个别地区 ,七日热群钩体病曾经暴发流行。为了查明引起该群钩体病的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四川省卫生防疫站于 1990年前已对多种动物进行了病源分离工作。获得了大量数据。其中啮齿食虫动物带菌率为 13 5 0 % (2 2 74/16841)。主要携带黄疸出血群 ,占 92 92 % (2 113 /2 2 74)。家畜 (猪、牛、羊、狗 )为 2 95 %(2 43 /82 3 9)。其中牛为 2 0 7% (5 /186)携带菌群为澳洲、波…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脉冲场电泳分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和应用脉冲场电泳(PFGE)分型技术,研究四川省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应用DNA限制性内切酶NotⅠ,对钩体野生株染色体DNA酶切后,用PFGE进行分子分型。利用BiOnurericsV3.0建立数据库和相似性聚类。结果来自四川省不同地区的140株钩体可分为64个PFGE型,菌株相似值在67%~100%之间。同一地区患者和宿主动物分离株有相同的图谱。结论PFGE分型分析可用于钩端螺旋体遗传学分类研究,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油市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原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江油市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病高发原因 ,为该地提供科学防治钩体病依据。方法 对钩体病传染源—田间小动物密度、构成 ,和猪、牛带菌状况调查 ;自然人群、牛血清抗体测定。结果 田间小动物 (啮齿目、食虫目 )平均密度 6 6 9% ;黑线姬鼠平均构成 80 2 4 % ,平均带菌率 16 2 4 %。自然人群抗体阳性率 2 0 0 0年为 19 88% ,2 0 0 1年为 10 14 %。结论 黑线姬鼠构成及其带菌率高 ,是主要传染源 ;自然人群抗体水平低 ;二者是江油市钩体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1993-2001年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监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调查研究四川省1993-2001年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传染源情况。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钩体病监测方案全省选择10个监测点,进行钩体病主要传染源调查。结果 黑线姬鼠带菌率占第1位。主要携带黄疸出血群钩体,首次从牛尿中检出七日热群钩体。结论 鼠密度,鼠带菌率,带菌鼠密度分别与钩体发病率呈正相关。黑线姬鼠是四川省稻田型钩体主要传染源,耕牛作为七日热群钩体宿主和重要传染源应继续调查。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钩体)自然感染率为20.07%。四川农区为52.12%,西北部林区为12.36%。成都市屠宰工人为28.80%,下水道清洁工人为21.14%,水表厂工人为11.90%。为查清四川西部藏区健康人群钩体感染情况,于2005-07对理县部分自然村的健康人群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