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儿童由于自我保护能力差.在生活中容易发生跟部外伤,儿童眼外伤占眼外伤的30~50%.而其中穿通性眼外伤的后果最为严重。现将我院1992年1月~1993年8月间住院并出院后随访—年的37例儿童眼球穿通伤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地榆与西药合用1、地榆(或五倍子、诃子、虎杖)与维生素B_1合用:地榆等含有大量的鞣质,可与维生素B_1牢固地结合,不能被胃肠道吸收,而排出体外。2、地榆等与抗生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合用:鞣质与抗生素结合,使之失去抗菌活性,降低生物利用度。3、地榆等与含金属离子药物(钙,镁、铝,铁、铋、银、钴)合用:鞣质能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沉淀,不被胃肠道吸收。4、地榆等与生物碱(麻黄碱、奎宁、利血平)、甙类(洋地黄类强心甙)合用:鞣质能与生物碱、甙类结合,产生沉淀,不被胃肠道吸收。  相似文献   
3.
1994年3月10日~4月15日,我校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发病35例,并发脑膜炎1例,经采取有效措施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1流行特点1994年3月10日出现首发病例,系高一班男生,发病初期感觉耳颈前局部肿胀疼痛,低热、食欲减退、头痛,经核医务室初步诊断为腮腺炎。3月20日~4月2日出现第一次发病高峰共发病20例,均为住宿生,4月8日~13日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计发病15例;以后散在发病,最后1例出现于4月15日,其间共发病35例,发病率为398%(35/879),男生发病率为4.29%(24/55),女生为3.44%(11/320),男女生无显著差异(U…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价值观的改变,门诊医疗纠纷日益增多,虽然很多情况并非医院的责任,但从中也暴露出医院管理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及安全隐患。门诊是我院管理阶层的重点工作之一,由于门诊就诊人员混杂、病种繁多、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大及医院本身建筑条件限制等原因,医院虽制定了一系列的监督管理措施,但还是不能让每一位患者都满意。本人查阅近几年门诊投诉  相似文献   
5.
静滴替硝唑致神经系统异常症状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报道甲硝唑的少见不良反应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 ,同为硝唑类药物之替硝唑亦可致异常的中枢神经症状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男 ,13岁 ,因下腹部软组织损伤并阴囊血肿入院治疗 ,予以静滴替硝唑 ,当输液约至 30ml时 ,患者出现四肢抖动 ,意识模糊等神经精神症状 ,随即停药 ,给氧 ,肌注安定 ,情况稍好转 ,但不能完全控制 ,以后又有类似发作 ,每次持续 2小时左右。颅脑CT检查阴性。EEG示调节不良 ,无调幅的低—中幅 8~ 12Hzα波及低—中幅 β波 ,无明显样放电。检查时能以手拔吸氧管 ,似模糊躁动状态 ,隔 2~ 3小时…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我院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4月经门诊诊断为抽动症 9例患儿脑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 7例 ,女 2例 ,男女之比为 3 5∶1,年龄6~ 14岁 ,平均为 9岁 ,病程 4天~ 2年 ,均符合抽动症诊断标准[1 ] 。1 2 临床症状 :全部病例均以头面部不自主、无目的、重复而快速肌肉抽动为首发 ,进而躯干及四肢 ,计有眨眼 (4例 )、摇头 (3例 )、歪颈 (2例 ) ,清嗓、噘嘴、口角抽动、肢体扭动各 1例 ,伴发声 1例 ,紧张兴奋时加重 ,入睡后消失 ,可控制片刻。1 3 脑电图检查 :采用上海产ND - 82 92型脑电图仪 ,…  相似文献   
7.
自杀心理学研究表明:防范自杀的关键是寻找高危人群。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思想情绪波动大.适应能力较弱,生活中稍有挫折易产生悲观厌世,潜伏着心理危机,实届高危人群。为配合家庭、学校和社会进行正面教育.科学地指导广大青步年健康成长,探索青步年心理危机程序、产生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我们对初三、高三应届生进行了无望心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