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胚胎着床后短暂抑制雌激素合成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大鼠胚胎着床后GD 6.5~8.5给予雌激素抑制剂来曲唑灌胃(实验组)或溶媒灌胃(对照组),观察其对胎儿发育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窝仔数和胎(仔)鼠重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孕鼠在GD 22.5均不能正常分娩,在GD 23.5体力衰竭死亡,而于GD 22.5时剖腹取出的仔鼠体重和发育正常,且可代乳存活;GD 21.5和GD 22.5时,对照组外周血孕酮水平快速下降至(6.7±4.4)nmol/L和(5.6±3.5)nmol/L,而实验组孕酮水平分别为(19.7±7.0)nmol/L和(18.0±4.2)n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鼠均分别在GD 19.5、GD 20.5以及GD 20.5、GD 21.5连续2d给予米非司酮,均分别于GD20.5和GD 21.5启动分娩并正常生产。结论大鼠胚胎着床后给予来曲唑短暂抑制雌激素合成可导致孕鼠难产,妊娠末期给予米非司酮可以挽救难产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兔妊娠早、中期滋养层细胞的形成、侵润及蜕膜区变化。方法 HE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过碘酸雪夫染色观察血管周变化,以细胞角蛋白7(CK7)抗体免疫组化标记滋养层细胞,观察滋养层细胞的行为。结果妊娠第7.5天出现着床点,第9天管周细胞发生蜕膜化,滋养层细胞开始向子宫间质侵润,第10.5天,管周蜕膜化细胞发生水肿,出现胎盘小叶,合胞体滋养层细胞增多,第12天,迷路下的子宫间质中滋养层细胞剧增,迷路下出现动脉血窦,蜕膜化细胞高度空泡化,第13天和14天动脉窦管腔扩大,第15天胎盘形成,胎盘下(连接区)全部被滋养层细胞侵润,第19天,滋养层细胞侵袭至子宫肌层和肌层动脉管壁。结论兔妊娠过程中,滋养层细胞以间质渗入、蜕膜细胞渗入、血管内逆行向上等多种方式并行向蜕膜区肌层血管进行侵润。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小鼠月经样模型和人蜕膜化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模拟月经发生基础上,探索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调控作用,以及月经发生中HIF1A对VEGF mRNA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建立小鼠月经样模型,用ChIP方法检测HIF1A是否直接调控Vegf mRNA的表达;利用HIF1A抑制剂甲氧雌二醇(2ME)抑制HIF1A的功能,检测小鼠月经样模型中HIF1A、VEGF蛋白的表达量;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诱导蜕膜化并模拟月经发生,检测HIF1A与VEGF mRNA的表达;用siRNA敲降的方法抑制HIF1A,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结果小鼠月经样模型在孕酮撤退0h,HIF1A结合的Vegf promoter的相对百分比较低,随后在8h和12h逐渐上升,在12h达到峰值(P0.05);2ME抑制HIF1A入核的同时,抑制了VEGF的表达量(P0.05);人蜕膜化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孕酮撤退显著上调HIF1A和VEGF mRNA的表达量(P0.01);敲降HIF1A后,VEGF mRNA的上调受到明显的抑制(P0.01)。结论在月经发生中,孕酮撤退能够激活HIF1A转录因子的功能,HIF1A被激活后,结合于VEGF promoter区并启动VEGF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探讨小鼠药理性孕酮撤退月经样改变模型中白细胞的作用.方法 雌性去势NIH小鼠在蜕膜化后给予米非司酮,间隔8 h检测白细胞的数量和定位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定位.结果 白细胞在双侧子宫角崩解前(给予米非司酮后16 h)和修复期(给予米非司酮后32 h)较多,其在月经中的作用可能依赖于蜕膜化状态.与生理性孕酮撤退月经模型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内分泌环境造成的,源自嗜中性粒细胞的MMP-9定位存在区域性分布特征.结论 在此模型中,白细胞对子宫内膜崩解和修复重建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究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在小鼠药理性孕酮撤退月经模型中的定位. 方法 卵巢切除的小鼠在诱导蜕膜化之后给予米非司酮处理,免疫组化检测金属基质蛋白酶MMP3和MMP7定位. 结果 MMP3从米非司酮处理后0h到24 h,存在于腔上皮下的局部基质、上皮、蜕膜化区域以及基底层和功能层的交界处;从32 h到48 h存在于腔上皮以及其下基质区域.MMP7从0h到24 h存在于基底层,上皮和中间蜕膜化区域,从32 h到48 h与MMP3的定位相一致. 结论 MMP3和MMP7蛋白质在此模型中定位呈区域性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假孕小鼠月经模型中,雌激素水平对子宫内膜崩解后修复再生进程的影响. 方法 对假孕小鼠一侧子宫人工诱导内膜间质细胞发生蜕膜化,并通过双侧卵巢切除的方式实现孕酮撤退,建立小鼠月经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雌激素组以及溶剂组,在孕酮撤退后分别给以17β-雌二醇油溶液和溶剂;在孕酮撤退后24h及48 h检测各组子宫重量改变、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评级. 结果 比较孕酮撤退48h两组形态学评级,雌激素组子宫内膜修复率显著高于溶剂组(P<0.01). 结论 在假孕小鼠月经模型中,溶剂组小鼠较雌激素组小鼠出现明显的修复延迟,说明雌激素水平对于子宫内膜崩解后修复进程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型超细晶铜材料与普通铜材料植入大鼠子宫腔的Cu2+释放以及对子宫形态的影响。方法:将普通铜材料(对照组)和新型超细晶铜材料(实验组)铜丝,分别植入12周龄雌性Wistar大鼠左侧子宫,右侧未植入子宫为自身对照。分别在12 h、1 d、3 d、7 d、15 d和30 d处死大鼠,收集外周血清、宫腔灌洗液、子宫和肝脏组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测定样本中Cu2+的含量,并对子宫组织行常规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宫腔植入铜材料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中的Cu2+浓度无差异。两组宫腔灌洗液中Cu2+浓度在植入3d时最高,7d、15d时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组织Cu2+浓度在植入12 h时最高,植入1d、3d时降低(P<0.05),随后趋于平稳,且植入7d、15d时实验组Cu2+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组织在植入早期表现为急性无菌性炎症,但实验组组织损伤修复显示更快。结论:新型超细晶铜材料作为宫内节育器新材料,能够在时间和程度上显著降低Cu2+暴释现象,有望成为替代现有铜材料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益母草碱对小鼠生理性月经样模型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生理性月经样模型,将人工蜕膜化的假孕小鼠双侧卵巢切除,引发孕酮(P4)撤退,随后蜕膜化子宫内膜发生崩解坏死,模型小鼠出现月经样出血。在P4撤退前至撤退后24h,给予模型小鼠益母草碱,观察P4撤退后小鼠阴道出血状态,子宫大体形态以及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小鼠均在P4撤退后12~24h观察到阴道出血。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4撤退后24h益母草碱药物处理组小鼠子宫颜色较深,子宫充血较显著。小鼠子宫腔上皮下的血管显著扩张,特别是腔上皮下血管扩张与红细胞渗出严重,且范围较对照组更广。通过统计学分析证实,益母草碱组充血面积高于对照组(P=0.011)。结论:提示益母草碱可导致小鼠子宫内血管扩张与红细胞渗出,其中的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桃仁在小鼠生理性月经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假孕雌鼠蜕膜化诱导后切除双侧卵巢,引发孕酮撤退,造成蜕膜化子宫内膜崩解坏死,模拟月经样出血,建立小鼠生理性月经样模型。在孕酮撤退前至孕酮撤退后24h给予模型小鼠桃仁30mg/(kg·次),观察小鼠子宫大体形态与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孕酮撤退24h后,与对照组相比,给予桃仁的小鼠子宫颜色较深,充血明显;崩解的蜕膜化组织以及崩解组织外围的基底层,有大量红细胞渗出。而空白对照组未见此现象。桃仁处理小鼠脱膜相对崩解面积与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而其相对充血面积高于对照组(P=0.009)。结论:桃仁能够促进小鼠月经样模型崩解期的红细胞渗出,其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95%乙醇不同作用时间对大鼠子宫内膜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宫腔内给予95%乙醇,作用时间分别为15s、30s、60s和120s;在处理后7d,观察大鼠子宫的大体形态,并采用组织形态学的方法观察大鼠子宫内膜修复情况以及子宫内膜的厚度和腺体数量分析。结果 95%乙醇作用15s组子宫腺体数量明显减少,出现纤维化;作用30s组子宫出现点状淤血,外观较光滑,宫腔狭小,纤维化面积增大;作用60s和120s组子宫管表面出现皱痕,有明显淤血,并且子宫内膜明显变薄。结论 95%乙醇处理时间15~30s对子宫内膜的损伤可能更贴近临床刮宫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