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报道用硝硫苯酯治疗206例血吸虫病患者,6个月的平均阴转率为79.8%。表药与硝硫氰按相比,黄疸发生率低(1.0%),副作用小,病人耐受好,疗效也略高于硝硫氰胺。  相似文献   
2.
在2 017名高原作业职工中均衡选取125名男性职工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中一氧化氮及其他体检指标,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青藏铁路职工血中一氧化氮水平与体重指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肌酐有多元线性相关关系,其中与血红蛋白相关性最强,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原作业人员因血压异常调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高原卫生保障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3 974名铁路高原作业人员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 974名高原作业人员中,因血压异常调离78人,血压异常调离率为1.96%,以舒张压升高为主(占64.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种、BMI、血脂与血压异常存在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结论高原卫生保障应重点关注机车乘务员、乘警和列车员的血压状况,对血压异常人员及时调离到低海拔地区工作,同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自1918年第一个抗血吸虫药物——吐酒石用于血吸虫病治疗后,至目前止世界上已过筛了30万种化合物来寻找较理想药物以替代锑剂。但最近10年内才取得较大进展。1978年底世界卫生组织血吸虫病专家委员会推荐吡喹酮与硝硫氰胺二种化合物为发展阶段中最有前途的药物,在国内目前已广泛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青藏高原铁路运营期血红蛋白增高职工不同工作及生活方式情况下血中一氧化氮浓度与血红蛋白不增高职工进行对照研究,探讨利用血中一氧化氮浓度预防早期慢性高原病的方法。方法在2015年高原健康检查的2 017名职工中随机均衡选取血红蛋白升高的62名男性作为研究组,血红蛋白正常的63名男性作为对照组,对这些职工在健康检查时同时进行血中一氧化氮、血红蛋白等指标测定,并进行工作及生活方式调查。对研究组、对照组按照不同情况进行方差分析或t检验。结果研究组血中一氧化氮[(72.48±43.7)μmol/L]、血红蛋白[(194.55±13.77)g/L]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年龄40~49岁[(97.12±45.43)μmol/L]、20~29年工龄[(82.15±57.31)μmol/L]、在高原工作4~6年[(85.14±49.49)μmol/L],无规律轮休[(87.16±31.27)μmol/L]、无轮休人群[(107.61±46.46)μmol/L]、经常鼻孔插管吸氧人群[(83.47±53.22)μmol/L]、每日抽半包烟人群[(78.86±52.38)μmol/L]血中一氧化氮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青藏高原铁路运营期血红蛋白增高职工血中一氧化氮要高于血红蛋白不增高职工,且血中一氧化氮浓度因不同工作与生活方式有所不同。为早期预防慢性高原病的发生,建议血红蛋白增高人员在高原健康检查中增加血一氧化氮检测指标,同时需要特别关注年龄40~49岁、工龄10~29年、上高原工作4~6年且血红蛋白增高的人群,在高原工作中提倡禁烟、避免不规律的轮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不适宜高海拔作业人员调离情况及调离发生时间规律,从而为相关人员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某铁路公司2007-2013年调离职工基本信息、上高原信息、调离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某铁路公司2007-2013年的年平均调离率为374.87/万,新增年平均调离率为318.31/万。427名调离职工中调离原因以血红蛋白异常比例最高(26.50%)。平均调离时间均值为31.83月,范围为2~102月。不同年龄组、海拔、工种调离时间均值都有统计学差别(P﹤0.01)。红细胞、尿酸异常组调离时间均值分别为28.74月和21.96月,均低于正常组(P﹤0.01),B超、心脏彩超和其他血细胞异常组调离时间均值分别为40.75月、50.98月和50.97月,均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红细胞异常是不适宜高海拔作业职工调离的主要原因,调离时间均值与年龄、海拔、工种等因素有关,高海拔工作时间越长,人体受伤害的系统越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