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mpC酶在主要肠杆菌科和非发酵菌中的携带率及耐药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修礼  刘晓宇  孙怡群  樊新 《医学争鸣》2003,24(23):2150-2153
目的:调查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产AmpC酶和ESBLs的状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T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和API鉴定系统鉴定病原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AmpC酶检测采用三维试验法;ESBLs检测采用双纸片确认试验。结果:主要肠杆菌科细菌产AmpC酶和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18.9%,52.8%,其中以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产酸克雷伯、阴沟肠杆菌为主,同时产2种酶的菌株占15.4%;绿脓杆菌产AmpC酶和ESBLs酶的阳性率分别为18.2%,,42.0%,同时产2种酶的菌株占13.6%;不动杆菌的产酶率均在8.0%以下,产酶菌的耐药率高于非产酶菌,除绿脓杆菌外,产AmpC酶菌株的耐药率高于产ESBLs菌株.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对泰能(IMP)的敏感性为99.5%,而对舒普深(CPZ)的耐药率平均为13.8%;非发酵菌对IMP,马斯平(FEP)、CPZ的耐药率平均分别为20.4%,44.3%,18.6%.结论:主要肠杆菌科细菌的产酶率高于非发酵菌,产AmpC酶的菌株已近20.0%,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绿脓杆菌产ES-BLs的菌株也较高,也应该加强监控.对产酶菌引起感染的治疗应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对重症感染患的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重点应用泰能或舒普深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联用对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细菌,用VI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或API系统鉴定到种。MRSA鉴定应用乳胶凝集试剂盒,药敏试验采用肉汤倍比稀释法和琼脂平板稀释法。结果万古霉素对40株MRSA的MIC90为4mg/L,而与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联用MIC90降为0.25~1mg/L。结论万古霉素与上述三种药物联用以协同作用为主,抗菌活性提高4倍以上。临床上治疗由MRSA引起的重症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万古霉素与亚胺培南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其它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新型TaqMan-MGB探针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MGB探针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TaqMan-MGB探针技术为基础,用已克隆的mecA基因作参比品,实时检测临床标本和阴性参考品。结果所建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度为1个基因拷贝/反应,在100~109范围内,CT值(C代表Cycle,T代表阈值)同DNA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用该方法检测20例MRSA培养阳性的临床标本,结果均为阳性;用该方法检测20个非MRSA细菌株,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临床MRSA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4.
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确定重症监护室(ICU)铜绿假单胞菌流行菌株血清型别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研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控制措施,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本生研株式会社的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分型试剂盒,对某院呼吸内科、神经内科、麻醉科ICU住院患者痰液及相关环境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耐药性监测。结果3个ICU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88株,对其中80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分型率90.91%;所占比率较大的血清型为:B型52.27%,G型22.73%,未分型菌9.09%。各型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种类数为:B与G型10种,未分型菌9种,D与E型8种,F型7种,I,M与K型<3种;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抗菌药物总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曲松67.05%,阿洛西林61.36%,头孢吡肟44.32%,替卡西林/他唑巴坦54.55%,阿米卡星56.82%,头孢哌酮46.59%,左氧氟沙星54.55%,头孢哌酮/舒巴坦6.82%,亚胺培南55.68%,头孢他啶28.41%;B型菌的耐药率高于其他各型。结论该院ICU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分型以B型为主;以多重耐药菌株多见;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低,此两种药可作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2007-2008年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监测我国主要城市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的细菌耐药状况.方法 定点收集来自全国20家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由中心实验室统一用平血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MIC值.对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来自全国19座城市20家医院的5204株临床分离致病菌,进行了MIC测定.结果 革兰阳性菌1310株,占25.2%;革兰阴性菌3894株,占74.8%.MIC结果显示,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A)和对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分别为73.6%和79.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中介或耐药的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有2.4%的中介率和1.2%的耐药率.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23.7%;屎肠球菌则高达88.7%.在344株肠球菌中,发现2株对糖肽类耐药的VanA型屎肠球菌;5株对万古霉素中介的其他肠球菌.按口服青霉素V标准判断,对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和对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的检出率分别为17.3%和46.0%;非脑膜炎、非肠道系统给药的青霉素耐药率为0,中介率为0.8%.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保持很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大于99%;此外,拉氧头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也具有很好抗菌活性,耐药率均在10%以下.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安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9.3%和29.2%,较2004-2005年的监测结果有明显增加,但仍属于对非发酵菌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此外,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氟喹诺酮类药物及米诺环素等也有较强抗菌作用.比较不同病房来源菌株耐药率显示,ICU菌株耐药率高于NICU,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在缩小.结论 MRSA检出率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增高,较以往的监测结果明显上升.大环内酯类、喹诺酮及氨基糖苷类药物抗菌作用明显低于欧美及日本等监测报道;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国外报道.  相似文献   
6.
Mohnarin2006——2007年度报告:西北地区细菌耐药监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总结西北地区10家教学医院2006~2007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状况。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监测数据按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Mohnarin)中心设计方案的要求定期上报。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西北地区10家教学医院共分离病原菌株146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098株占分离菌的69.13%,革兰阳性菌4091株占分离菌的28.01%,真菌396株占分离菌的2.71%。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酶率为(1380/2021)68.28%,肺炎克雷伯菌产酶率为(455/1008)45.14%,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性的耐药率为63.00%~87.50%,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32.90%~68.40%。革兰阳性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的发生率为43.82%,耐甲氧西林的表葡菌的发生率为60.97%。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20%、1.50%,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5.7%、3.2%。结论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对医院内感染分离的肠杆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越来越高,值得临床重视,应限制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非发酵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敏感性降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感染是抗菌药物治疗中的难点。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产酶菌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为临床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安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链球菌携带和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陕西省西安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肺炎链球菌 (SP)携带及耐药情况。方法采集2001年8~10月门诊就诊、年龄1个月~5岁、急性呼吸道感染、未使用或使用抗生素不超过3d共234例患儿的鼻咽部分泌物 ,分离培养SP ,并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SP携带率为28.2 % ,年龄主要为1~4岁 ,家中居住、就诊前未使用抗生素的儿童携菌率较高。共分离出66株SP ,其中100 %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 ,对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耐药率>80% ,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54 %。结论西安地区SP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的携带率近1/3 ,对多种抗生素有不同耐药性和敏感性 ,以对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多重耐药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我院重症监护室(ICU)病原菌的感染分布情况与耐药变迁,以指导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和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ICU住院患者各类感染性标本分离的4116株病原菌(2009年,1137株;2010年,1413株;2011年,1566株)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2009年检出率位居第二,后两年则稳居榜首;铜绿假单胞菌从前两年并列第二,降至2010年的第三位14.8%稍有回落;大肠杆菌检出率2009—2011年依次为6.3%、7.7%和7.8%,呈逐年上升趋势;屎肠球菌2009年的检出率为3.3%,2010年为4.5%,2011年为4.5%。头孢派酮/舒巴坦对G-杆菌有较好的敏感性;头孢吡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在20%左右;多粘菌素B有很好的敏感性,2011年未发现耐药菌株;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2009年为28.5%,2010年为23.7%,2011年为14.9%;米诺环素对屎肠球菌的耐药率逐年下降,2009年为13.2%,2010年为12.7%,2011年为4.3%。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2009年为89.0%、2010年为90.5%、2011年为92.3%,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但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那唑胺耐药菌株。结论 ICU病房病原菌检出率高,且常为条件致病菌和多重耐药菌,耐抗菌药物种类广,耐药性强。临床应高度重视耐药菌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4种中药制剂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人肺癌A5 49细胞和乳腺癌MCF7细胞对市售 4种中药制剂 (斑蟊酸钠、苦参素、华蟾素和川芎素 )的敏感性 ,以及川芎素影响肺癌A5 49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和药物间的协同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法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4种中药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但只有川芎素可明显抑制肺癌A5 49细胞的增殖 ;川芎素与 3种化疗药物联合对A5 49细胞有协同作用 ;川芎素可诱导A5 49细胞凋亡。结论 斑蟊酸钠、苦参素和华蟾素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差异很大 ;川芎素不仅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还与化疗药物有协同效果 ;川芎素抑制A5 49细胞增殖的机制与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Diascie Pro 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系统(简称Diascie Pro Bact)与Copan Wasp全自动微生物前处理系统(简称Copan Wasp)及手工法的微生物分离效果,评估Diascie Pro Ba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痰、中段尿样本各50例,分别采用Diascie Pro Bact和Copan Wasp及手工法进行划线接种和分离培养。痰样本采用四区划线方式,35℃5%CO_2孵育箱培养;中段尿样本采用连续划线方式,35℃普通孵育箱培养。24 h后观察2种样本的细菌生长情况,并对其分离的菌种数量、细菌生长量、有效单个菌落分离数量进行比较。结果 (1)分离菌种数量。痰样本中Diascie Pro Bact分离0(无细菌生长)、1、2及≥3种菌的样本分别为1、16、8和25例,Copan Wasp分别为1、14、10和25例,手工法分别为2、14、9和25例;中段尿样本中Diascie Pro Bact分离0(无细菌生长)、1、2及≥3种菌的样本分别为20、16、8和6例,Copan Wasp分别为18、17、9及6例,手工法分别为19、18、7和6例。3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细菌生长量。对于痰样本,Diascie Pro Bact分离细菌≤10×10~3、100×10~3、1 000×10~3及≥10 000×10~3 cfu/mL的样本分别为4、5、8和33例,Copan Wasp分别为5、5、9和31例,手工法分别为6、7、10和27例;对于中段尿样本,Diascie Pro Bact分离细菌0(无细菌生长)、10~3~10~4、10~4~10~5和10~5 cfu/mL的样本分别为20、8、5和17例,Copan Wasp分别为18、9、6和17例,手工法分别为19、7、6和18例。3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有效单个菌落。对于痰样本,Diascie Pro Bact为9.78±5.37,Copan Wasp为10.48±5.59,手工法为8.82±5.31;对于中段尿样本,Diascie Pro Bact为8.78±4.38,Copan Wasp为9.74±4.49,手工法为7.33±5.03。3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ascie Pro Bact各性能指标与Copan Wasp和手工法无明显差异,可替代手工法应用于临床,以提高菌落分离效率,减少再次分离,缩短报告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