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我国对不孕症的定义是:婚后两年,同居,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不能生育。1年不孕即应当引起关注。随着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增加,不孕不育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不孕不育不是来医院看个一两次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可是,对于在职的女性来说,天天请假来看病是很难做到的,总不能辞职专门来看病生孩子吧。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就诊才能达到快速便捷,节约时间呢?首先,第一次来医院检查,建议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7月于本中心4 512例IVF-ET患者的临床结局,根据年龄分为6组:<35岁组(3 619例,其中11例失访)、35~37岁组(479例)、38~40岁组(262例)、41~42岁组(90例)、43~44岁组(39例)和>44岁组(23例),比较6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和活产率。结果:<35岁组临床妊娠率最高,为54.42%,随着年龄增长妊娠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早期流产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00 1),35岁以上组明显升高(>20%),40岁以上组高达40%;活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00 1),44岁以上女性活产率为0。结论:女性年龄是影响IVF-ET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38岁以上不孕患者的IVF-ET临床结局较差,应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后妊娠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完成促排卵周期IUI的200例患者及其配偶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临床妊娠结局;自制调查问卷,记录患者相关资料;分析促排卵周期IUI后妊娠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151例患者促排卵周期IUI后妊娠失败,妊娠失败率为75.50%。肥胖、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焦虑/抑郁均是促排卵周期IUI后妊娠失败的影响因素(OR 0,P 0.05)。结论促排卵周期IUI后患者妊娠失败风险高,可能与肥胖、EMs、焦虑/抑郁等因素有关,临床应及时评估风险因素,并针对性实施干预,提高IUI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围生期低剂量双酚A(BPA)对子代雄鼠睾丸生精功能的影响。方法: 妊娠母鼠在妊娠第10天到分娩后第7天,一组每天皮下注射2 μg/kg BPA(其雄性子代鼠为BPA染毒组),另一组妊娠母鼠每日皮下注射等体积的溶剂橄榄油(其雄性子代鼠为对照组)。子代雄鼠分别在出生后18、21、24 d处死,观察睾丸组织学结构、检测睾丸内cyclin A1、cyclin Bc-junc-fos基因的表达,测定血浆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的水平,检测下丘脑视前区(POA)组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弓状核(ARC)组织kiss1的mRNA表达。结果: 24日龄BPA组子代雄鼠的睾丸生精小管直径、圆形精子细胞数量以及圆形精子细胞管腔率较对照组增加(P<0.05)。21日龄BPA组子代雄鼠睾丸内cyclin A1、c-junc-fos的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均P<0.01)。BPA组子代雄鼠出生后21、24 d的血浆FSH和LH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然而2组的血浆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1日龄BPA组子代雄鼠的下丘脑POA-GnRH和ARC-kiss1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GnRHP<0.05;kiss1:P<0.01)。结论: 围生期低剂量BPA长时间暴 露除直接作用于睾丸影响精子发生外,还通过激活ARC-kisspeptin神经元,提前启动生殖内分泌轴,使睾丸精子发生提前。  相似文献   
5.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年龄阶段妇女一种较常见的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目前认为高雄激素血症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雄激素的生物学作用不仅和血清雄激素水平相关,同时也受到雄激素受体(AR)活性的调节。编码AR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Xql 1~12),第一外显子区包含一个高度多态性的胞嘧啶、腺嘌呤和鸟嘌呤(CAG)重复序列,其表达受X染色体失活模式的影响。体外实验证实,较短的CAG重复次数具有较高的转录活性。近年越来越多实验结果证明,AR的CAG多态性与PCOS间存在相关性,可能为PCOS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分组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糖代谢特征。方法:将256例PCOS患者按照雄激素水平、体重指数及青春期与育龄期分组,观察生殖激素、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比较各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及糖代谢特征。结果:(1)256例PCOS患者糖耐量受损(IGT)发生率为18.36%,2型糖尿病(DM2)发生率为4.69%;(2)高雄组β细胞功能指数(HBCI)、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AUC)高于雄激素正常组(P0.05);(3)肥胖组糖代谢各指标及代谢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1);(4)育龄期与青春期组比较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AUC、HBCI及外周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高雄激素血症可能加重高胰岛素血症,但不影响远期糖代谢;(2)肥胖的PCOS患者存在更严重的糖代谢异常;(3)青春期以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为主要特点,随着年龄增长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7.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年龄阶段妇女一种较常见的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目前认为高雄激素血症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雄激素的生物学作用不仅和血清雄激素水平相关,同时也受到雄激素受体(AR)活性的调节。编码AR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Xql 1~12),第一外显子区包含一个高度多态性的胞嘧啶、腺嘌呤和鸟嘌呤(CAG)重复序列,其表达受X染色体失活模式的影响。体外实验证实,较短的CAG重复次数具有较高的转录活性。近年越来越多实验结果证明,AR的CAG多态性与PCOS间存在相关性,可能为PCOS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7月于本中心4 512例IVF-ET患者的临床结局,根据年龄分为6组:35岁组(3 619例,其中11例失访)、35~37岁组(479例)、38~40岁组(262例)、41~42岁组(90例)、43~44岁组(39例)和44岁组(23例),比较6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和活产率。结果:35岁组临床妊娠率最高,为54.42%,随着年龄增长妊娠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早期流产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00 1),35岁以上组明显升高(20%),40岁以上组高达40%;活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00 1),44岁以上女性活产率为0。结论:女性年龄是影响IVF-ET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38岁以上不孕患者的IVF-ET临床结局较差,应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既往微刺激/温和刺激促排卵方案助孕失败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改用拮抗剂方案联合生长激素(GH)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既往微刺激/温和刺激促排卵方案助孕失败后改用拮抗剂方案联合GH预处理的62例DOR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年龄分为<35岁组和≥35岁组;比较前后两种促排卵方案的促排卵情况、胚胎质量、不同年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改用拮抗剂联合GH预处理方案后的妊娠结局。结果 相对于前次微刺激/温和刺激方案,拮抗剂方案联合GH预处理的Gn总量、Gn天数、扳机日E2水平、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及优胚率均显著提高(P<0.05);前后两次方案间正常受精率及卵裂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拮抗剂方案联合GH预处理后鲜胚移植23个周期,临床妊娠率为60.87%(14/23),流产率为14.29%(2/14);冻融胚胎移植32个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7.50%(12/32),流产率为16.67%(2/12)。按年龄分组(<35岁组和≥35岁组)后,两组间一般资料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