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与传统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6例腹腔镜辅助下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及20例传统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后止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开腹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的优点,根治效果可达到开腹手术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膜解剖指导下的胃左系膜、胃后系膜、胰腺系膜三三交汇处TJ点至左侧膈肌脚内侧缘顶点“两点一线”为解剖标志的胃底体一体化游离方式(two points and one line model, TPOL模型)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肥胖病或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病人135例,均行LSG治疗。根据胃底体游离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68例,采用TPOL模型LSG手术。对照组67例,采用常规LSG手术。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胃底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胃漏、出血、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LSG手术,术后随访12~36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6.13±10.56)分钟和(62.45±12.74)分钟,胃底游离时间分别为(6.34±4.16)分钟和(12.58±6.37)分钟,住院时间分别为(3.84±0.42)天和(4.06±0.69)天,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87±1.28)ml和(15.56±3.39)ml,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分别为5例(7.35%)和13例(19...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和celluar FLICE-inhibitory protein(C-FLIP)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大肠癌及15例癌旁组织内PEDF和C-FLIP的表达情况。结果45例大肠癌中的PEDF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开放式双套管持续冲洗低负压引流技术在高位肠瘘治疗中应用的相关要点以及疗效.方法 对14例高位肠瘘患者,经确诊后置入开放式双套管并行持续冲洗低负压引流.结果 10例经持续冲洗引流后瘘口自行愈合,4例经引流3~5 d,仍出现高热、弥漫性腹膜炎、全身中毒症状而行手术治疗,术中重新放置开放式双套管,术后行持续冲洗引流后治愈.所有病例均成功治愈.结论 开放式双套管持续冲洗低负压引流技术在高位肠瘘的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腹腔镜和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前术后病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变化,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病人的创伤程度.方法 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间将8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分成开腹手术组(OP组,n=40)和腹腔镜手术组(LP组,n=42),检测术前术后病人SIRS发生率、术后持续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连续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水平.结果 与OP组比较,LP组病人血清TNF-a和IL-6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P组SIRS发生率为35.7%,低于OP组的60.0% (P<0.01),SIRS持续时间短于OP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病人SIRS发生率和程度较开腹手术低,对机体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7.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隆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1]。目前认为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感染、免疫、遗传、精神心理因素及肠道菌群失调等。现治疗IBD的主要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胃镜联合行早期胃癌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将2007年4月至2010年6月56例早期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26例,施行腹腔镜联合胃镜胃癌根治术;对照组30例,施行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副损伤、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与对...  相似文献   
9.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腹壁无疤痕等特点,且较NOTES手术风险及技术难度降低,目前已在国内外大型医疗中心推广,1997年Navarra等最早报导了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而国内基层医院因为技术、设备等原因涉及这一领域较少。作者成功实施20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行性分析(附4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SPALC)的可行性。方法 将我院2009~2011年期间行TSPALC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TSPALC组),并将同期施行LC术的383例中随机选取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传统LC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副损伤、术后疼痛评估、术后肠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并予以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9±12)、(40±10)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8±10)、(30±11)h和(2.0±0.4)、(5.0±0.6)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3、6、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均无副损伤,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TSPALC与传统LC同样安全可行,且TSPALC较传统LC具有腹部无明显手术瘢痕及术后疼痛更轻、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