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2(IL-3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2例RA患者,根据活动度积分(DAS28)分为高活动组(DAS285.1)55例、中低活动组(2.6≤DAS28≤5.1)52例和缓解期组(DAS282.6)45例。选取同期60例非RA结缔组织病患者作为非RA组,选取同期6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五组研究对象血清IL-32、TNF-α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IL-32、TNF-α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高活动组PBMC中IL-32、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和血清IL-32、TNF-α水平最高,其次为中低活动组;非RA组的血清TNF-α水平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非RA组和对照组PBMC中IL-32、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和血清IL-3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和PBMC中的IL-32、TNF-α水平与RA患者的病情指标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表现为外周血IL-32水平的显著升高,其水平与其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程度指标具有相关性,提示了IL-32可能在RA的活动性增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作为评价RA病情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脂变化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86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通过抗风湿药物和小剂量激素治疗1年后,对治疗前后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检测,分析血脂变化在诊治中的价值。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升高(P〈0.05)。但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变化不明显(P〉0.05)。血沉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出现相关性(P〉0.05)。结论血脂变化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类风湿关节炎与脂代谢、炎症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诱发器质性脑损伤的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83例SLE急性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器质性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分析记录主要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病理分类特点、症状表现及神经损伤症状期、缓解期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患者CT影像学检查病灶呈弥漫性为主。患者神经损伤症状期常规、免疫检查指标与症状缓解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急性期出现器质性脑损伤可能是由于免疫、神经内分泌因子失调以及自身抗体介导的血栓性病变所致,临床症状多样,无特异性及敏感性诊断指标,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2(IL-3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2例RA患者,根据活动度积分(DAS28)将其分为高活动组45例(DAS285.1)、中低活动组42例(DAS28≥2.6~≤5.1)和缓解期组35例(DAS282.6)。选取同期50例非RA结缔组织病患者作为非RA组,选取同期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5组研究对象血清IL-32、TNF-α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IL-32、TNF-α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高活动组患者PBMC中IL-32、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和血清IL-32、TNF-α水平最高,其次为中低活动组患者,非RA组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非RA组和对照组PBMC中IL-32、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和血清IL-32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清TNF-α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和PBMC中的IL-32、TNF-α水平与RA患者的病情指标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表现为外周血IL-32水平的显著升高,其水平与其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程度指标具有相关性,提示了IL-32可能在RA的活动性增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作为评价RA病情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不同剂量泼尼松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3例,A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的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B组给予中等剂量的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率、恶化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A组有8例(18.6%)发生不良反应,B组有19例(44.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甲氨蝶呤和小剂量泼尼松,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可减少胃肠道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