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腹横纹切口腹腔内行小儿腹股沟嵌顿疝还纳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自2000年以来我们共收治小儿腹股沟嵌顿疝36例,全部采用经腹横纹切口腹腔内还纳修补的方法,对本方法与传统治疗方法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方法无副损伤,无血肿与复发。结论 经腹横纹切口腹腔内行小儿腹股沟嵌顿疝还纳修补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诊断方法和初次手术方式。方法收集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穿孔患儿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6个月~5岁;病程平均4d。患儿均有突发性腹胀、腹痛、哭闹不安和发热,7例出现黄疸、5例伴呕吐。查体均有明显腹膜炎体征。8例经B超和(或)CT检查证实有胆总管囊肿。病例均行腹腔穿刺,抽到含胆汁的腹水。初次手术方法有3种:2例Ⅰ期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3例行胆总管囊肿T管外引流术,6例行胆囊造瘘术。9例Ⅰ期行外引流手术的患儿3~6个月再次手术完成胆道重建(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病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未出现吻合口瘘、胆道感染、胆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本组5例发现穿孔位于胆总管胆囊管交界处,6例未发现穿孔灶。在Ⅱ期手术中发现,Ⅰ期行胆总管T管引流者胆总管周围黏连严重、解剖结构混乱,手术难度大、出血多(100~200mL)、耗时长(3.5~5.0h)。而Ⅰ期行胆囊造瘘术的患儿,未发现有因胆囊管梗阻而致胆汁引流不畅者,且Ⅱ期手术时胆总管周围结构较清晰,手术操作相对容易、出血少(30~50mL)、耗时短(2.5~3.0h)。结论初次手术行胆囊造瘘术对于胆总管囊肿自发穿孔后腹腔炎性反应水肿明显、黏连重、状态差的患儿是一种更合理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期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出生3个月以内)较为少见。有关其临床特点方面的文献报道不多,近年来我们遇到7例病儿,现就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方面的体会探讨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本组病例均为男性,就诊时出生14~75天。均为足月正常产,出生时体生2600~3550g,身高45~52m。出生后哺乳与胎便排出正常。发病时皆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呕吐,为混有胆汁胃内容物,呕吐发作无规律性,表现为间断性,伴有排便量减少。多数发病1~3天未经任何特殊治疗呕吐自行停止,哺乳与排便正常。发病间隔时间亦无规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出生 3个月以内 )较为少见。有关其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文献报导不多 ,现就我们近年来遇到 7例病儿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男性 ,就诊时出生 14天~ 75天。均为足月正常产 ,出生时体重 2 6 0 0g~ 35 5 0g ,身高 4 5cm~ 5 2cm。  相似文献   
5.
丝裂霉素联合无缝线翼状胬肉切除术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烈红  彭小旅 《海南医学》2004,15(10):99-99
笔者于 2 0 0 1年 4月 - 2 0 0 3年 4月间在 6 7例翼状胬肉切除术中采用无缝线法联合术中、术后应用丝裂霉素治疗 ,观察 3- 6个月 ,无一例复发。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 7例手术患者中 ,男 12例 ,女 5 5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77岁。患病时间在 2年 - 4 0年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脐肠瘘的诊断和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肠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病史并结合B超协助诊断。采取脐下小横切口瘘管切除保留脐的手术方法。结果经B超诊断并手术治疗8例,术中所见与B超诊断相符,术后脐部外观基本正常,随访8月-5年无脐疝发生。结论B超为诊断脐肠瘘简单、可靠、无创的影像学检查,脐下小横切口瘘管切除保留脐为治疗脐肠瘘的最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减少新生儿小肠闭锁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措施和方法。方法总结近期采用新措施治疗的8例新生儿小肠闭锁,分析可能引发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结果8例两盲端肠管口径相差悬殊的新生儿小肠闭锁采用Ⅰ期吻合加悬吊造瘘的手术方法,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悬吊造瘘能有效减低吻合口处的压力,利于吻合口的生长愈合,显著提高新生儿肠闭锁的手术治愈率,降低因为发生吻合口瘘而导致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彭小旅 《海南医学》2002,13(5):35-35
血管瘤是一种由于血管内皮细胞瘤样增生形成的假性肿瘤 ,属于错构瘤性质。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多生长于皮肤表层 ,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瘤初始时存在于皮肤表层 ,但很快侵入真皮和皮下组织 ;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多生长于皮下组织内并常深入到深部肌肉、骨骼组织中。以往对于小儿体表血管瘤的治疗多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本人自1996年以来应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 6 0例 ,疗效显著 ,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0例 ,男性 18例 ,女性 4 2例 ,年龄 2 0天~ 5岁。血管瘤位于头面部 2 2例 ,躯干 4例 ,四肢 2 6例…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期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出生3个月以内)较为少见。有关其临床特点方面的文献报道不多,近年来我们遇到7例病儿,现就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方面的体会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中较为少见。近十年来我们共收治21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