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眼底数字成像系统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筛查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调查2006~2010年糖尿病患者480例(937眼),对其进行免散瞳彩色眼底照相检查以及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对阳性结果选择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进行明确诊断及分期。结果诊断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23例,其中,使用免散瞳彩色眼底照相技术查出218眼,使用直接检眼镜检查查出223眼,检出DR的患者中89例患者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进行协助诊断分期,免散瞳彩色眼底照相与直接检眼镜检查在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上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眼底数字成像系统应用于早期到中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2.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发症较多,本文通过近年来本院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出现的角膜水肿进行临床分析,探讨角膜水肿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为提高术后患者视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粱切除术治疗的特点.观察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25例(27眼)应用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眼压(≥40mmgHg)的青光眼患者,术前、术中采取多种方法控制眼压后施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睫状环阻滞型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视力提高者(≥0.12)21眼占77.76%,眼压控制在11~21mmHg者22眼占81A8%。结论:对于应用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应当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在完善术前准备,术中精心操作,术后密切观察下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6月-2011年6月217例301眼青光眼患者行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35眼的原因及预防。结果 31例35眼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按Spacth分级法分为Ⅰ级21眼、Ⅱ级11眼、Ⅲ级2眼。除3只眼通过手术修复,余均通过非手术疗法,包括局部充分散瞳、加压包扎、局部或全身运用激素等方法恢复前房。本组35眼中32例保守治疗(包括滤过引流过畅19例,滤过泡渗漏8例)达到较理想效果。通过手术方法治疗3例(其中进行结膜瓣修补术2眼、脉络膜上腔放液术1眼),均术后前房恢复良好。结论本组中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最常见的原因是滤过过畅,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非手术疗法恢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果断采取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手术设计并于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对症治疗可尽可能减少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安兵  蒋晖  徐楠 《安徽医学》2013,34(3):288-290
目的探讨布林佐胺联合噻吗洛尔对于青光眼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拉坦前列腺素,试验组采用布林佐胺联合噻吗洛尔进行治疗。随访26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内压、血压、心率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眼内压的降低更加明显,昼夜变化显著降低(P<0.05),局部和全身副作用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血压均未出现显著变化。结论布林佐胺联合噻吗洛尔对于控制青光眼的眼内压的短期疗效确切,未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布林佐胺联合噻吗洛尔治疗青光眼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安兵  蒋晖  徐楠 《安徽医药》2013,34(3):288-290
目的探讨布林佐胺联合噻吗洛尔对于青光眼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拉坦前列腺素,试验组采用布林佐胺联合噻吗洛尔进行治疗。随访26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内压、血压、心率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眼内压的降低更加明显,昼夜变化显著降低(P<0.05),局部和全身副作用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血压均未出现显著变化。结论布林佐胺联合噻吗洛尔对于控制青光眼的眼内压的短期疗效确切,未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