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高新技术,该技术具有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为此,对基因芯片技术及该技术在转基因食品、食品微生物、食品原料、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研究中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与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常规保留灌肠的不足。方法 :利用压力灌肠器 ,扩大保留灌肠弥散面积 ,延长保留时间 ,提高生物利用度。结果 :优于常规保留灌肠 ,把直肠给药扩大为全结肠给药。结论 :为临床提供了一条崭新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药全结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高祥 《河北医学》1999,5(3):13-14
目的:探讨中药全经肠保留灌肠对溃疡性地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中药全结肠保留灌肠;一组用常规保留灌肠。结果:治疗且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96.1%、84.2%均高于对照组43.6%、32.7%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中药全结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们采用中药深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6例,与23例常规灌肠法对比,其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治疗组66例,男25例,女41例;年龄27~65岁,平均44岁;病程一年以内25例,1~10年30例,10年以上11例。对照组23例,男5例,女18例;年龄34~62岁,平均41.6岁;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临床  相似文献   
5.
张高祥 《河南中医》2001,21(3):44-44
笔者采用中药全结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33例 ,疗效较好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将资料完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6 3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 ,对照组 30例 ,年龄 15~ 5 6岁 ,平均 35 2岁。年龄、病情及分型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具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压力灌肠器保留灌肠 ,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用具 :双导管塑料瓶 1只 ,Folles管 1根 ,血压计气囊部分 1套 ,三者相接成简易压力灌肠器。Folles管一端插入肛门内 7cm~ 8cm ,一端接于简易压力灌肠器 ,将中药搅匀倒入双导…  相似文献   
6.
中药全结肠保留灌肠法的改进及其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提高中药保留灌肠疗法的疗效,改进传统保留灌肠方法,利用压力灌肠器,扩大了保留灌肠弥漫面积,延长了保留时间,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并将直肠给药途径扩大为全结肠给药。用该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疗效优于常规保留灌肠。  相似文献   
7.
常规保留灌肠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常规保留灌肠的不足。方法:利用压力灌肠器,扩大保留灌肠弥散面积,延长保留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结果:优于常规保留灌肠,把直肠给药扩大为全结肠给药,结论:为临床提供了一条崭新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 1 997~ 2 0 0 0年运用小剂量药物深部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 2 0例 ,并与常规保留灌肠治疗 2 0例作对照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参照文献 [1 ]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结肠炎患者 40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0例中男8例 ,女 1 2例 ;平均年龄 48.5岁 ;平均病程 7年。对照组 2 0例中男 6例 ,女 1 4例 ;平均年龄 5 1 .6岁 ;平均病程 6年。两组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 >0 .0 5 ) ,具有可比性。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运用压力灌肠器 ,由 1根 2 2号肛管和血压计气囊部分组成 ,肛管一端插入肛内7~ 8c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