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AIDS患者脑部病变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诊断AIDS脑部病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总结其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分析39例AIDS患者的临床及脑部MR影像资料。结果:本组15例为MR检查疑似AIDS患者,经验血后予以证实。39例患者中脑萎缩33例,32例脑异常信号病例中病灶多发320例,病变以额顶叶居多,脑部病灶大小相差较大,形态表现多样,可多种形态并存,占位效应相对较轻。病灶大多呈T1WI像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Flair序列对病灶的显示较清,病灶增强后强化或不强化,弓形体脑炎占大多数。结论:MR在诊断AIDS患者脑部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CT表现及常见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7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15例伴胆系病变;肝脓肿单发14,多发13例,21例呈类圆形,11例病灶内见多发气泡簇状或散在分布,3例见宽大气液平面;6例见"蜘蛛征"或"簇形征";增强扫描所有病灶门脉期强化最明显,延迟期强化持续;2例见"门静脉周晕征",单环征、双环征各3例,3例花边样强化,3例呈"蜂窝状"强化。结论:细菌性肝脓肿多伴有胆系疾病,增强扫描门脉期强化最明显,且于延迟期强化持续,有气泡或气液平或"环征"典型征象时诊断不难,但若坏死不完全需与其它感染或肿瘤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3.
AIDS脑部病变CT和MRI表现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AIDS患者脑部病变影像特征,对比和探讨CT和MRI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1例AID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将CT和MRI进行对照研究。结景(1)本组脑萎缩占78.7%;2.病变绝大部分为多发,多见“三多”征象,以顶额叶居多,占43.6%,大部分同时累及皮髓质,平扫大多呈兜片状,占位效应相对较轻,增强后大部分呈环状强化;(3)AIDS患者脑部病变在MRI上可呈现多种颇具特征的征象,如圈套征、搭桥征等;(4)病变大多呈CT低密度,MRI大多T1WI呈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弓形体脑病居多;(5)MRI平扫在阳性病例捡出、病变数目显示均多于CT平扫,所能观察到的征象也明显多于CT。结论(1)脑萎缩为AIDS脑部病变最早最多见的影像改变,主要源自HIV感染所致;(2)脑内多发、多部位、多种形态并存的“三多”征象,在AIDs脑部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3)对AIDS脑部病变MRI检查明显优于CT,Flair像应作为常规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 SPTP)的CT征象,探讨CT对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CT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7-45岁.CT显示病灶均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5-12Cm.胰头部3例,胰体部1例,胰体尾部1例.肿块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1例实性、囊性成分相当,其余4例均以囊性成分为主.增强扫描动脉期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呈持续性或渐进性强化特征,强化程度较正常胰腺实质稍低,囊性部分未见强化,纤维包膜呈均匀强化,1例包膜显示不完整,2例病灶包膜有点状钙化,1例伴有胰管轻度扩张,1例伴有肝右叶后下段(S6)低密度,术后8个月复查,病灶最大径增大约3.6mm.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SPTP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5.
病例资料患者,男,20岁,因右侧胸部疼痛5月余入院.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胸背部疼痛不适,呈间断性胀痛,无咳嗽、咳痰,无呼吸困难,5个月来胸部胀痛无缓解.实验室检查:乙肝表面抗原及乙肝e抗原阳性,HIV阴性,血清碱性磷酸酶128 U/L(正常范围40~500 U/L),男性不明原因肿瘤标记物阴性.查体:右侧胸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脑泡状棘球蚴病的影像特征,探讨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17例脑泡状棘球蚴病患者的CT和MRI表现,观察病灶的数目、部位、形态、边界、大小、密度及灶周水肿.结果 单发病灶6例,多发病灶11例.病灶数目共51个,位于额顶叶占66.6%(34/51),位脑皮层区占73.1%(37/51);病灶0.5~5.0 cm直径大小,CT平扫呈结节状或团块状高或稍高密度占86.3%(44/51),边缘粗糙,增强后大多呈环状强化,小病灶可呈结节样强化;MRI的T1WI平扫病灶大多呈稍高信号,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黑洞"或"煤饼"样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增强后病灶强化表现与CT相仿,但强化的灰阶对比度高于CT;病灶占位效应明显,灶周均有水肿表现,常呈现"烘托效应";肝脑肺"三联征"占70.6%(12/17);CT综合MRI并以灰阶高低统一描述,则有"两等和(或)两高两低"征象.结论 脑泡状棘球蚴病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CT和MRI联合应用和综合评价对该病具很高的诊断价值,流行病学及相关免疫学检查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1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碘对比剂(370mgI/mL)100mL,注射速率2.5~4.0mL/s,CT扫描原始数据送到工作站上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结果 158例患者,154例阳性,发现176个动脉瘤;4例CTA阴性。动脉瘤最小直径2.0mm,最大直径27mm。结论 16层螺旋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安全、快速、无创、有效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较好的三维显示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