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黄河兰州段主要排污口废水中污染物诱变性的潜在危害,阐明其污染对生物的综合效应,本研究采用了紫露草微核技术。 这一技术已在沿海温和湿润的青岛、大  相似文献   
2.
学龄女童个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影响学龄女童个性的有关因素,为培养其健康个性提供依据。方法 对西安市所属的七个区各随机抽取1所学校,每个学校抽取四、五、六年级各两个班,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儿童用)和自编的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100名女童进行调查。将调查所得数椐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女童精神性(P)的因素有分数;影响小学生内外向(E)的因素有是否班干部、自我成绩评定、父亲文化程度、父母关系;影响情绪稳定性(N)的因素有分数、父母关系;影响掩饰性(L)的因素有父母关系。结论 女童个性受家庭、学校环境等的多重影响。家长、教师应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环境,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倾向,避免对子女儿童的负面影响,以利于其个性向积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以便为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市东西南北4个郊区和城区的幼儿园各1所,每个幼儿园大、中、小班各抽取30%~50%班级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父母或主要照顾人匿名填写,内容包括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左启华修订的婴儿─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3~7岁儿童气质量表3个部分。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合格者936份,回收合格率85.09%。用SPSS15.0软件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进入影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回归方程的因素为:性别、第一次入托年龄、家庭类型、父亲职业、父母关系、照顾人文化程度、孩子与父母关系、管教方式、每日学习时间、气质类型、幼儿年龄。结论在养育幼儿过程中,家长在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的同时,要适时送幼儿入托,根据儿童性别、年龄、气质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寓教于乐,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有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工业废水对黄河水质诱变危害的研究王永泰,张西萍(兰州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730000兰州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730030)为了研究黄河兰州段主要排污口废水中污染物诱变性的潜在危害,阐明其污染对生物的综合效应,为保护黄河水质的管理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2003年5月-2006年5月,笔者应用祛脂生发胶囊联合蔓迪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获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30例绝经后取金属单环宫内节育器(IUD)的妇女术前给予尼尔雌醇口服,以改善生殖器官条件,提高取环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行为特征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行为特征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方法 :对单纯性肥胖组及对照组儿童家长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 ,包括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家庭情况等 ,对部分肥胖儿童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肥胖儿童多喜欢选择淀粉类、甜食、西式快餐、油炸食品等 ,在进食量、进食速度、进食频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 ,肥胖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少 ,看电视时间长 ,其父母肥胖、不喜欢运动比例较高。结论 :肥胖儿童多数伴有饮食、运动及心理行为的偏离 ,采取以行为疗法为基础加以运动训练和饮食控制的综合治疗方案 ,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儿童入园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变化,探讨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 研究设计采用前瞻性实验观察法.选择西安市某幼儿园于2006年9月新入园的2~3岁儿童进行观察研究.社会适应能力采用"左启华修订的婴儿-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分别于儿童入园和入园1年后对其进行评定.结果 ①集居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优于散居者(原始分分别为70.30±12.12和54.17±11.01,标准分分别为10.52±0.77和10.21±0.52;t分别为15.709、4.586,均P<0.001);②入园1年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在学龄前儿童中(标准分分别为10.22±0.53和10.56±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5,P<0.001),而在幼儿中(标准分分别为10.19±0.51和10.33±0.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6,P>0.05),说明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速率高于幼儿;③全托、日托方式下(标准分基线调查分别为10.21±0.58、10.22±0.46,t=-0.038;终期调查分别为10.63±0.84、10.41±0.67,t=1.622)及男女儿童间(标准分基线调查分别为10.18±0.06、10.26±0.58,t=-0.892;终期调查分别为10.46±0.09、10.60±0.08,t=-1.028)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④集居方式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相关(决定系数R2=0.1734).结论 集居方式可促进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集居方式下1年内托幼形式、性别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无影响.建议家长适时送幼儿入托,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集居方式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幼儿入园1年前后及入园1年后全托、日托形式下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变化,探讨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 设立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研究.①研究组:设计采用前瞻性实验观察法.选择西安市某幼儿园新人园(散居)的119名30~47月龄儿童进行观察研究.社会适应能力评定采用左启华修订的婴儿一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分别于儿童入园时和入园1年后进行.②对照组:在研究组基线调查时随机选择该幼儿园入园1年的5个小班儿童(年龄30~46月龄,为对照Ⅰ组)和4个中班儿童(年龄42~59月龄,为对照Ⅱ组)进行同期调查.采用一次性横断面调查方法 完成社会适应能力问卷调查.结果 社会适应能力得分:散居儿童[(10.22±0.52)分]与其入园1年后[(10.52±0.77)分]及对照Ⅰ组(10.49±0.06)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t=4.586,3.485,均P<0.01);研究组终期[(10.52±0.77)分]与对照Ⅱ组[(10.40±0.67)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500,P>0.05);集居儿童全托[(10.34±0.68)分]与日托[(10.32±0.56)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182,P>0.05);集居儿童男[(10.42±0.73)分]女[(10.51±0.6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8,P>0.05).结论 集居方式可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集居方式下托幼时间及形式、性别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