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09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活性菌株Act.rimosus及非活性变异菌株在土霉素生物合成中有机酸产生情况№1,1975 Act.rimosus的活性菌株和无活性菌株(在生长强度上不低于活性菌株,但合成土霉素能力丧失)形成有机酸与土霉素的生物合成有关。在淀粉培养基中(对土霉素合成适合)活性菌株不形成酮酸,无活性突变株则形成大量的丙酮酸高达750单位/毫升。在葡萄糖培养基中  相似文献   
2.
在抗生素科研和生产实践中,摇瓶实验是研究微生物生长代谢的一种极重要的手段。新的高产菌株筛选、特性考查、发酵工艺条件的摸索等都依赖于摇瓶实验来提供一些最基本的数据。但是,在摇瓶实验中我们经常碰到同样的一组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参差不齐的。即便做实验时非常地认真仔细,最后得到的结果仍然不会完全相等。这是因为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活的微生物。它们在不同变株之间有区别,即是同一菌株的不同个体之间也有差异。另外摇瓶实验中环境条件的微小变化,偶然因素的干扰,实验系统误差的存在等等,都直接影响着我们获得数据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一种电力用绝缘气体——六氟化硫,讲解了泄漏对运行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环境的巨大危害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介绍了六氯化硫气体的使用现状及泄漏检测技术。通过实例证明了利用现行的泄漏检测技术可检测出六氟化硫气体的泄漏,并对六氟化琉气体泄漏检测技术的完善提出了一些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1928年青霉素问世以来的一段时期,抗生素产生菌都是以筛选自然界中存在的优良菌株为基础而发展的。在人们认识了微生物的变异之后,诱变育种就成为发展抗生素工业生产的重大技术措施之一。特别是1941年Beadle和Tatum利用微生物的诱发突变型阐明了基因和酶的关系;1953年Watson和Crick对核酸研究提出著名的双螺旋构型,极大地推动了抗生素产生菌的菌种改良。在工业生产中几乎所有抗生素发酵单位的大幅度提高都是由于采用了新的高产变异株的结果。紫外线是应用最早的诱变剂之一。现在虽然已有许许多多的诱变剂应用到抗生素的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产生的对其它微生物细胞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的物质。依照结构,抗生素可分为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多肽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利福霉素类、其它类及抗真菌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等等,其总数约有40,000种。抗生素的产生菌有细菌、放线菌、霉菌,但占总数的60%以上都是由放线菌产生的。放线菌与霉菌一样为丝状形态,又与细菌一样是原核细胞。抗生素与自身产生菌的生长发育无特殊  相似文献   
6.
一、次级代谢产物的概念 近些年来,次级代谢产物(Secondarymetabolites)这个名词在微生物学科中也逐渐地使用起来。这个名词原来是由植物生理学家开始使用的。但是,这个名词的定义还不明确,概念的应用因人而异。Ruhland把从特定的植物中获得的、与植物的发育机能无关的物质作为次级代谢产物。Bu'lock把这一概念从植物扩大到了微生物,强调了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