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小叶野决明种子萌发特性,探明抑制种子萌发的因素,为更好的开发利用小叶野决明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浓硫酸、流水冲洗、沙藏等不同处理方法对小叶野决明种子处理后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结果:浓硫酸处理60 min小叶野决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80%、79.67%和22.78;流水冲洗120 h种子的发芽天数最长,为16.33 d。沙藏后可显著提高小叶野决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始发芽粒数,最高分别为23.67%、5.70和7.00。结论:小叶野决明种子硬实是影响其萌发的主要因素,抑制物质的存在是抑制其萌发的次要因素。浓硫酸处理60 min是提高小叶野决明种子萌发率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CT(MSCT)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当中的实际效果,应用价值以及优缺点。方法:由同一专业医师使用1. 5T磁共振成像和4排多层螺旋CT对患病儿童进行检查。结果:在心外大血管异常的诊断中,磁共振的准确率为96. 5%,多层螺旋CT准确率为91. 2%;在心内结构异常的诊断中,磁共振准确率为85. 6%,多层螺旋CT为90. 5%。结论:这两种技术对于伴有心外大血管异常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率都极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叶下珠栽培技术及药材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下珠又名珍珠草,关门草等,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L·的全草,具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的功效[1]。近年来通过对叶下珠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充分验证叶下珠具有抗乙肝病毒(HBV)、保肝护肝作用[2-5],且不良反应小,成为治疗乙型肝炎的重要天然药物,已开发出多种制剂应用于临床。叶下珠在我国分布较广[6],过去主要依靠采集野生资源,为了保证药材质量,保持原料药材内在品质的均一性,我们开展了叶下珠野生变家种和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通过对不同产地叶下珠的有效成分和微量元素进行分析,证明人工栽培叶下珠…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5岁,110 cm,49.5 kg,BMI 40.9 kg/m^(2),ASAⅢ级。因“驼背27年,加重2年伴行走困难”入院。现病史:患者2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踝及右膝关节疼痛,当地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给予肌注青霉素、右膝关节封闭后疼痛加重,抽出淡黄色积液,对症治疗2年后膝关节积液消失,开始出现驼背,进行性加重,10年前开始出现颈部活动受限。现驼背严重,胸壁与下腹部皮肤粘连,皮肤多处溃疡灶、活动受限。既往有上消化道出血史,治疗信息不详。查体:P 100次/分,BP 143/89 mmHg。头颈活动受限,面部贴近右侧大腿上方,鼻尖距右腿1.86 cm,颏紧贴于胸骨,胸骨紧贴于耻骨,躯干呈折叠状态(图1),胸腹部皮肤多处溃疡灶。双下肢肌力因关节活动受限无法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颈动脉校正血流时间(FTc)对患儿容量反应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拟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患儿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1~12岁,体重12~54 kg, ASAⅠ—Ⅲ级。麻醉诱导后进行补液试验(FC),根据患儿标准体重,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0 ml/kg,持续15 min。记录FC前即刻和FC后即刻HR、SBP、DBP、颈总动脉血流频谱图、经胸超声主动脉瓣血流频谱图,并测算上述时点的颈动脉FTc、主动脉瓣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和FC后即刻每博量(SV)较FC前即刻的变化率(%SV)。根据%SV是否≥10%,将患儿分为两组:具有容量反应性组(R组,%SV≥10%)和无容量反应性组(NR组,%SV <10%)。绘制颈动脉FT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颈动脉FTc对患儿容量反应性的诊断价值。结果 本研究最终具有容量反应性患儿32例(62.7%)。与FC前即刻比较,FC后即刻两组FTc明显延长、VTI明显升高(P<0.001)。FC前即刻R组FTc明显短于、VTI明显低于NR组(P<0.001),FC后即刻两组FTc和VTI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1年5月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患者的二维、彩色多普勒声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结果:9例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均为女性,年龄47~75岁,中位年龄67岁。病理诊断结果:5例病理为单纯型EPC,2例病理EPC伴导管原位癌,另2例病理EPC伴浸润。二维超声表现: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后方回声轻度增强;实性肿块呈低回声,形态欠规则,边缘模糊,1例可见微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4例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可见点或条状血流信号,2例实性肿块可见血流信号,其中1例血流信号丰富。脉冲多普勒血流显示:2例囊实性EPC及2例实性EPC可见动脉血流频谱,最大流速范围8~11 cm/s,阻力指数范围0.46~0.98。结论: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超声表现多样,其典型的声像图特征为囊实性肿块,形态规则,边缘清晰,实性部分形态欠规,边缘模糊。当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不清,血流信号丰富,可见动脉血流频谱时,提示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伴浸润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能谱CT碘含量与超声内镜诊断胃黏膜下肿物的临床价值比较。方法:选择内镜发现胃黏膜下肿物患者61例,行能谱CT检查及超声内镜检查,所有患者均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手术后取得病理结果,分析能谱CT与超声内镜表现,基于病理结果比较能谱CT和超声内镜对胃黏膜下肿物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能谱CT的碘浓度(IC)值及标准化碘浓度(NIC)值与胃间质瘤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关系。结果:病理结果为胃间质瘤33例,胃平滑肌瘤13例,胃神经纤维瘤2例、胃神经鞘瘤4例、胃脂肪瘤7例、胃血管球瘤2例;能谱CT和超声内镜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13%和73.78%,静脉期胃间质瘤NIC值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935)。结论:能谱CT诊断胃外压性病变优于EUS;能谱CT对胃黏膜下肿物的诊断符合率接近于超声内镜,以静脉期NIC值诊断效能最佳,胃间质瘤静脉期IC值及NIC值均大于除胃血管球外的其他胃黏膜下良性肿瘤,胃血管瘤动、静脉期的IC值及NIC值均大于胃间质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