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和评价泛昔洛韦和拉米夫定短期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将101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泛昔洛韦组(A组)1500mg/日分三次(4个月)、拉米夫定组(B组)100mg/日和对照组(C组).结果显示,治疗4个月时①A、B和C组ALT的复常率分别为74.0%、82.5%和63.3%.②A和B组HBV DNA的阴转率为64.5%和90.0%均显著高于C组(16.5%),P<0.001;B组明显高于A组,P=0.017.③A和B组HBeAg血清转化率达27.3%和25.8%,高于C组(13.0%),但P>0.05.④A组HBV DNA阴转的20例患者,在停药后2、4和6月时其持续应答率分别为65.0%、45.0%和25.0%.表明泛昔洛韦和拉米夫定对慢性乙肝均有治疗效果,拉米夫定的抗病毒作用和疗效明显优于泛昔洛韦.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变异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患者过程中YMDD变异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方法 对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249例慢乙肝和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检测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YMDD变异,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YMDD变异发生率和影响YMDD变异发生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随治疗时间的延长,YMDD变异的累计发生率逐渐升高;慢乙肝和乙肝肝硬化患者YMDD变异率于12、24、36、48个月分别达8.84%和17.19%、20.91%和32.40%、26.92%和39.56%、26.92%和58.79%。时序检验及Cox回归分折的结果均表明:未联台干扰素治疗,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较低、HBV DNA水平较高和治疗前诊断为肝硬化者均与YMDD变异的较早出现有关(P<0.05)。 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患者,未联合干扰素治疗、基线ALT水平较它低、HBV DNA水平较高和乙肝肝硬化可作为YMDD变异发生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对比单用拉米夫定与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拉米夫定组64例,单服拉米夫定,100mg或150mg,每日1次,其中54例(84.4%)用药超过12个月.联合组49例,拉米夫定用药2周后加用干扰素(甘乐能或罗荛愫),3MU~5MU肌肉或皮下注射,每周3次,24周后停干扰素,继续服拉米夫定,其中38例(77.6%)治疗超过12个月.两组在治疗6个月、12个月时分别进行疗效评价,并继续随访4~26个月.结果拉米夫定组和联合组6个月时ALT/AST复常率分别为90.6%/92.2%和89.8%/93.9%(P>0.05);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6.9%和98.0%(P>0.05);HBeAg的血清转换率为20.3%和28.6%(P>0.05).12个月时两组ALT/AST的复常率分别为90.7%/90.7和89.5%/92.1%(P>0.05);HBV DNA阴转率为88.9%和89.5%(P>0.05);HBeAg的血清转换率则分别为31.5%(17/54)和55.3%(21/38),P<0.05.HBeAg的血清转换率似乎与治疗前的转氨酶水平较高、HBeAg和HBV DNA水平较低有关.治疗9~24个月期间拉米夫定组9例(14.1%)、联合组6例(12.2%)发生HBV多聚酶YMDD变异.结论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1年后HBeAg的血清转换率显著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贺普丁)等的临床应用,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学上的重要进步。我们应用该药治疗慢性乙肝和乙肝肝硬变,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和乙肝肝硬变患者血清乙肝病毒(HBV)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52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均有ALT升高,HBVDNA阳性;HBeAg( )42例,HBeAg(-)10例。其中慢性乙肝组33例,活动型乙肝肝硬变组19例。均服用拉米夫定100mg(体重<70kg者)或150mg(体重≥70kg者),每日1次。治疗时间均超过24周,36周以上者慢性乙肝17例、乙肝肝硬变10例;48周以上者慢性乙肝…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精细胞内HBcAg表达与血清HBVDNA水平的相关性及拉米夫定对精细胞内HBcAg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的乙肝患者62例为乙肝组,22名HBV指标全部阴性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精细胞内的HBcAg;乙肝组同时检测血清HBVDNA。[结果]精细胞HBcAg定性检测阳性率,乙肝组为96.77%(SHBc1≤2.5者7例。2.6~4.9者18例,≥5者37例)。22名健康对照均阴性。乙肝组中,精细胞HBcAg的表达及其高度表达者所占比例,血清HBVDNA高者高于血清HBVDNA低者(P〈0.01)。精细胞HBcAg定量值,乙肝病人拉米夫定治疗的23例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1),未治疗组10例高于治疗组治疗后(P〈0.01)。[结论]乙肝患者精细胞HBcAg表达与血清HBVDNA水平显著相关.拉米夫定治疗可减少精细胞内HBcAg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精细胞HBcAg表达的相关性及拉米夫定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术对乙肝患者精液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同时进行HBV血清学指标和HBVDNA检测;部分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结果血清HBVDNA〈10^6copies/ml组和HBVDNA≥10^6copies/ml组精细胞HBcAg指数(SHBcI)分别为4.09±2.61和7.62±7.37,统计学证实精细胞HBcAg流式定量值与血清HBVDNA定量值有显著相关性(t=2.779,P:0.007),经拉米夫定治疗后,随着血清HBVDNA的降低,精细胞HBcAg流式定量值随之下降。结论乙肝患者精细胞HBcAg表达与血清HBVDNA水平显著相关,拉米夫定治疗可能会减少精细胞HBcAg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HBV多聚酶YMDD变异的快速检测方法,并藉此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以了解应用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过程中YMDD变异的发生率及其早期预测因子。方法:收集91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资料及系列血清。应用mpPCRRFLP技术检测治疗过程中HBV DNA复现患者的YMDD变异情况,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出YMDD变异35例(38.5%),其累计发生率在治疗12和18个月时分别为20.48%、53.46%。拉米夫定治疗前诊断为肝硬变者YMDD变异出现较早(P=0.0279),在慢性肝炎中HBeAg阳性者YMDD出现较早(P=0.0296)。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肝硬变(P=0.0092)和HBeAg阳性(P=0.0778)与YMDD变异有关。结论:慢性肝炎中HBeAg阳性和肝炎肝硬变可作为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YMDD变异的早期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醋酸甲地孕酮对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 gov,Web of Science,Embase及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CBM)、万方(WanFang)数据库中2012年至2022年有关醋酸甲地孕酮治疗晚期肿瘤和厌食症-恶病质综合征的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分别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工具和非随机对照研究报告规范(TREND)评价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类实验研究(QES)的质量和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4项研究,涉及1 815例患者,包括5项RCT和19项QES。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仅接受常规治疗组比较,接受常规治疗+醋酸甲地孕酮组患者的体质量显著增加[OR=7.04,95%CI(5.31,9.33),P <0.000 01],食欲显著改善[OR=10.85,95%CI(8.09,14.56),P <0.000 01],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显著升高[OR...  相似文献   
9.
对255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给予干扰素α-2b 5 mIU/次,隔日1次,治疗48周。治疗过程中出现ALT/AST反跳65例,其中宿主诱导的ALT/AST反跳24例,病毒诱导的ALT/AST反跳25例,宿主诱导的ALT/AST反跳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病毒诱导的ALT/AST反跳患者;ALT/AST反跳与治疗前ALT/AS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治疗前HBV DNA≥105Copies/ml者ALT/AST反跳率高于<105Copies/ml者。提示宿主诱导的ALT/AST反跳可能预测将来有较高的HBeAg血清转换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儿童病例与成人病例临床特点的差异。 方法 分析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4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案,分为儿童组及成人组,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成人组家庭聚集病例多见,儿童组均为家庭内传播病例。儿童组患者发热、咳嗽、咽痛(咽痒)、乏力(肌肉酸痛)症状均低于成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闷、胸痛症状与成人组无明显差异;儿童组患者肺部影像学无改变比率高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患者心肌酶增高比率高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增高比率与成人组无明显差异;儿童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酶A(SAA)增高比率低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降钙素原(PCT)增高,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比率与成人组无明显差异;儿童组治疗方案较成人组简单。 结论 家庭内传播是儿童感染COVID-19的主要途径。相比于成人患者,儿童患者临床症状轻微,CT病变较轻,无明显肝损害及心肌损害,各炎症指标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