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巴豆醛暴露致雄性大鼠神经毒性作用,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于2019年7至10月,将24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5、4.5、8.5 mg/kg染毒组,每组6只,分别经口给予0.0、2.5、4.5、8.5 mg/kg体重巴豆醛溶液,每周5次,连续染毒90 d。染毒结束后,测量大鼠体重,麻醉解剖取大鼠大脑组织和肝组织。测定大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及肝组织乙酰胆碱(ACh)水平;检测大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5、4.5、8.5 mg/kg染毒组大鼠大脑组织中AChE活力明显降低,8.5 mg/kg染毒组大鼠肝组织中ACh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4.5、8.5 mg/kg染毒组大鼠大脑组织中MDA水平明显升高,GSH水平和SOD、GSH-Px活力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2.5、4.5、8.5 mg/kg染毒组大鼠大脑组织中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4.5、8.5 mg/kg染毒组IL-1β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豆醛暴露可致大鼠神经系统损伤,可能与氧化平衡状态改变及上调大脑组织炎性因子表达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对某奶牛养殖场227名在岗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职业卫生学调查。有168名受检职工(74.01%)出现一项或多项体检项目异常,其中腹部超声检查异常率最高(38.33%),其次为血常规、血压、血沉等。该企业现有的45例职业性布鲁菌病患者,73.33%存在关节疼痛的症状。提示企业应重视职业防护,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健康损害。  相似文献   
3.
职业性布鲁菌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布鲁氏菌引起的疾病。近年来,职业性布鲁菌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为加深对职业性布鲁菌病的了解,本文拟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健康危害、检测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选取省内有代表性的8家铁矿企业,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岗位进行现场检测。结果显示,34个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样品超标3个,46个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样品超标4个;36个工种接触噪声声压级水平超标21个,89个工作场所噪声声压级水平超标44个;30个化学毒物样品全部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提示粉尘、噪声仍为铁矿企业的主要危害因素,需进一步完善职业性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