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8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胶原酶溶解术的近、中、远期疗效。分析机制、适应证等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按统一的适应证选择标准、治疗方法,对行胶原酶溶解术、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适应证l279例进行复诊、书信、电话等方式随访观察,随访时间和例数分别为:0.5~1年(近期)105例,2~4年(中期)593例,6~8年(远期)58l例,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价胶原酶溶解术的近、中、远期疗效。结果:最佳适应证近期、中期、远期优良率分别为96.1%、85.4%、84.8%。结论:在诊断明确、最佳适应证范围内、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胶原酶溶解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加热对人肝癌耐药细胞模型-7721/Adm细胞内药物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比较43℃加热前后人肝癌细胞-7721(以下简称7721细胞)和耐药人肝癌细胞模型-7721/Adm(以下简称7721/Adm细胞)细胞内阿霉素(ADM)药物浓度的变化。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7721和作自行培养建立的人肝癌细胞模型-7721/Adm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浴加温法、流式细胞荧光技术观察阿霉素化热前后7721和7721/Adm细胞胞内阿霉素(ADM)浓度的变化。结果 加热后7721组提高30.8%,HCC-7721/Adm组提高51%。结论 加热可明显提高这两种细胞内的阿霉素浓度,从而提高这两种细胞的化疗敏感性,为临床克服多药耐药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4.
βig-h3在肝癌细胞系中差异表达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并鉴定TGFβ诱导分子βig-h3基因在肝癌细胞系T7721和7721中的差异表达. 方法:培养肝癌细胞系T7721(转染并稳定高表达HAb18G/CD147), 7721(未转染HAb18G/CD147),提取总RNA,荧光交换标记(Cy5和Cy3) 筛选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芯片;RT-PCR检测基因芯片初步筛选出的差异分子(βig-h3)在肝癌细胞T7721和7721中的差异表达. 结果:①经基因芯片差异分析,在高表达HAb18G/CD147的T7721细胞中TGFβ诱导分子βig-h3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为7721细胞的4.4倍;而TGFβ1的mRNA表达无明显差别. ② RT-PCR显示βig-h3mRNA在T7721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7721(t=14.42, P<0.01). 结论:经基因芯片筛选分析,发现HAb18G/CD147分子与TGFβ诱导分子βig-h3的表达成正相关, HAb18G/CD147的高表达诱导了βig-h3的表达增高,为进一步探讨在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中HAb18G/CD147分子促进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兔肝Vx-2移植癌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60只新西兰白兔,体重2.5~2.7kg/只,雌雄各半,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兔Vx—2癌株由唐都医院段云友教授惠赠,癌株种类为Vx—2鳞状细胞癌。大功率DSA X线机(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 2、方法:(1)Vx—2瘤细胞按一般法培养、传代,台盼蓝染色,活细胞计数,用培养液凋制成5 ×107个/ml活细胞。(2)将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三个处理组,每组20只。A组:胃肝动脉注入瘤细胞(浓度 5× 107个/ml)悬液 1.0 ml/只。B组:经肝包膜注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同节段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疑为DVT患者5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患肢各节段血管,检查结果 与DSA对照,按照四格表分析,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卢诊断不同节段DVT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等指标.结果 共检测150条不同节段静脉.进行四格表统计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各节段血管的检出率:髂总静脉血栓检查灵敏性82.6%,特异性66.7%;髂外静脉血栓灵敏性83.3%,特异性80.0%;髂内静脉血栓灵敏性80.0%,特异性66.7%;胴静脉血栓灵敏性92.6%,特异性92.2%;股静脉血栓灵敏性96.2%,特异性93.8%;胫前静脉血栓灵敏性71.4%,特异性75.0%;胫后静脉血栓灵敏性72.7%,特异性75.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DVT的首选检查方法 ,对不同节段静脉血栓有不同的诊断价值,对股、胭及髂外静脉灵敏性较高,胫前、胫后静脉血栓检出的灵敏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兔肝VX2移植癌模型的病理学和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 采用三种不同植瘤方式建立稳定的介入实验研究兔VX2 移植性肝癌模型。方法  6 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 3组 ,每组 2 0只。第一组 ,将VX2 瘤细胞 (约 5× 10 7个 )经肝动脉灌注入兔的肝脏 ;第二组 ,将VX2 瘤细胞 (约 5× 10 7个 )经剖腹途径接种于兔的肝左叶 ;第 3组 ,将瘤组织块 (约含 10 6~ 10 8个瘤细胞 )经剖腹途径植入兔肝左叶。对三组进行比较观察 :①不同方式植瘤的成活率 ;②肝内肿瘤体积变化和肿瘤生长率 ;③大体及镜下 (光镜和电镜 )瘤组织形态特征 ;④成熟模型的DSA表现。结果 ①三组植瘤成活率分别为 7/ 2 0、10 / 2 0、19/ 2 0 ,第三组植瘤成活率最高 (Ρ <0 .0 5 ) ,其瘤体呈指数性生长 ;②病理学及CT表明该瘤在肝组织中呈浸润式生长 ,其性状与移植于兔其它部位的VX2 鳞状细胞癌特征相似 ;③DSA影像示移植性肝肿瘤具有丰富的血供。结论 成功建立了兔VX2 移植性肝癌模型 ,瘤组织块种植方式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 ,为肝癌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大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肝动脉结扎术后缺氧对大鼠肝脏纤维组织生成的影响,初步探讨缺氧促进肝纤维化形成的机制.方法 将Sprague Dawley(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肝动脉结扎(hepatic artery ligation,HAL)组各10只,术后第14天处死并取肝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采用碱水解法检测肝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 及胶原蛋白含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结果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发现,HAL组大鼠肝脏纤维组织增生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U =0.000,P < 0.05).HAL组大鼠肝脏HYP含量[(87.58±12.46) μg/g vs (60.83±9.71) μg/g,t=5.355,P < 0.05]及HIF1 α的表达[(337.84±89.23) vs (177.15±49.40),t=11.140,P < 0.05]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HAL导致的缺氧促进大鼠肝纤维化生成,HIF-1α可能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胶原酶溶解术的近、中、远期疗效.方法 对1279例行胶原酶溶解术、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随访时间和例数分别为:0.5~1年(近期)1011例,2~4年(中期)967例,6~8年(远期)661例,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价胶原酶溶解术的近、中、远期疗效.结果 最佳适应证近期、中期、远期优良率分别为89.5%、82.4%、80.4%.结论 在最佳适应证范围内,胶原酶溶解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