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MICA-TM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中国南方汉族人群MICA基因穿膜区(TM)基因座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荧光(6-FAM)自动化技术,对中国南方地区106例无亲缘关系汉族人群样本检测MICA—TM,计算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个体鉴别力、期望杂合性、多态性信息含量和非父排除率。结果MICA—TM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共检出MI—CA—TM 5个等位基因,即A4、A5、A5.1、A6和A9;MICA—TM A5基因频率(O.2877)最高,A4基因频率(0.1321)最低;A5—5.1和A5—5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4.15%和10.38%。结论MICA—TM基因座适合作为中国人群的遗传标志,可用于人类学、遗传病的基因连锁分析、法医学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广东汉族人群MICA和MICB微卫星多态性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广东地区汉族人群 MICA基因第 5外显子和 MICB基因第 1内含子微卫星多态性分布。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荧光 ( 6 - FAM)自动化检测技术 ,对广东地区共 10 6名无亲缘关系样本进行 MICA和 MICB微卫星基因分型 ,并计算这两个微卫星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个体鉴别力、期望杂合性、多态性信息含量和非父排除率。结果 MICA和 MICB微卫星基因型分布符合 Hardy- Weinberg平衡。MICA A5基因频率最高为 0 .2 877,A4基因频率则最低为 0 .132 1;A5 - 5 .1( 14 .15 % )和 A5 - 5 ( 10 .38% )基因型分布频率较高。 MICB CA14等位基因频率最高为 0 .32 5 5 ,CA19、CA2 8等位基因频率最低为0 .0 0 4 7,未检出 CA2 7。 CA14 - CA14 ( 14 .15 % )基因型分布频率较高。结论  MICA基因第 5外显子和MICB基因第 1内含子微卫星适合作为中国人群的遗传标志 ,用于人类学、遗传疾病基因连锁分析、法医学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妊娠哺乳妇女骨密度的影响因素,为防止妊娠哺乳有关的骨量降低提供依据.方法:从2004年1月到2007年1月在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中随机抽取106例产后早期妇女,准确记录其年龄、身高、体重、孕周、新生儿体重、分娩日期、有无症状、孕期补钙、牛奶摄入情况及日照情况,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L1~L4骨密度(BMD).结果:106例产妇平均腰椎低骨量发生率18.87%,腰椎骨密度值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产妇年龄、有无症状、是否补钙、分娩季节不同,其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生儿体重≥3500 g组产妇骨密度高于新生儿体重<3500 g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牛奶摄入量≥200ml的产妇骨密度高于牛奶摄入量<200 ml的产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妊娠哺乳妇女应增加膳食钙含量,多喝牛奶,合理补充钙剂,以减少骨量的丢失;身高体重较小的产妇尤其应监测骨密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北京海淀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海淀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分布特点. [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文、理、工、经济、管理、医学、教育等专业82个班级2 268人,研究对象自填<心理健康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SCL-90评分结果显示,北京海淀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略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但低于全国一般水平;文科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独生子女相对非独生子女相比,均为前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多于后者;人际沟通障碍,情感问题与学习压力大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结论]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应对外界压力的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学生相比文科专业学生与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需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确诊的4例IV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组织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发症及治疗和预后。结果:4例病例典型临床表现包括不明原因的持续高热,常规抗生素、抗病毒、抗真菌治疗无效,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肝功能不良、低蛋白血症,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4例免疫表型均表达CD20、CD79a、CD5、Bcl-2、PAX-5、MUM-1、ki67,血管内CD34阳性。病例2、4并发嗜血细胞综合征,称为血管内淋巴瘤病亚洲变异型(AIVL)。IVLBCL目前首选化疗方案为R-CHOP,除病例3外均接受了此方案化疗。病例4随后进行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Car-T治疗,目前已完全缓解生存14个月,余3例分别在确诊后18、15、2个月死亡。结论:对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的患者,应详细体检,尽早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对代谢异常增高的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流式免疫分型,以便早期诊断或排除IVLBCL。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Car-T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查尔酮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查尔酮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为寻找预防肿瘤药物提供一定的线索.方法:细胞生长抑制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周期阻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仪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浓度为6.25、12.5、25和50μmol/L的查尔酮呈剂量依赖性抑制BGC823细胞增殖.查尔酮诱导细胞凋亡率是对照的2.71、2.79、4.74倍.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观测到12.5μmol/L、25μmol/L有DNA"梯子"现象.结论:查尔酮可以抑制BGC823细胞生长,并呈剂量-反应关系.查尔酮有将BGC823细胞增殖周期阻滞在G0/G1期趋势,查尔酮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比较姜黄素、二苯甲酰甲烷、查尔酮对胃癌细胞MGC-803生长抑制及凋亡的作用.方法:细胞增殖抑制采用MTT法,细胞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形态变化采用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并照相.细胞DNAladder采取DNA抽取及电泳分析.结果:MTT显示MGC-803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细胞凋亡率在24h内随药物剂量增加呈上升趋势.光镜下显示,经分别用姜黄素、二苯甲酰甲烷、查尔酮配制的12.5μmol/L、25.0μmol/L溶液处理24h后的MGC-803细胞,部分细胞密度变稀疏,体积变大,细胞膜完整或起泡,核仁丰富,核质比增大;DNA电泳显示, 12.5μmol/L、25μmol/L浓度查尔酮溶液处理组均有典型的DNA梯形图像.结论:姜黄素、二苯甲酰甲烷、查尔酮均可通过诱导MGC-803细胞凋亡而抑制其增殖,该作用有剂量依赖性,并导致相应细胞形态、DNA性状改变.  相似文献   
8.
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发展与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冠疫情给医学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同时也带来了反思和契机。在新冠疫情特殊时期,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从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优化指导教师队伍结构、树牢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拓展实践活动实施维度、实现社会实践的可持续性5方面进行了路径探究,为疫情期间医学院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健康状况、主要健康相关态度及行为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北京市某综合大学2750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医学与非医学生健康状况、态度及行为的差别,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综合健康状况,医学女生好于非医学女生(P=0.003),男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健康知识了解与对自身健康关注程度,医学生优于非医学生(P均〈0.001)。在不健康行为方面,医学生的情况普遍好于非医学生。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两类学生健康的共同危险因素是不规律进食,影响医学生健康的特有危险因素是缺乏体育锻炼;影响非医学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饮酒及网络成瘾。结论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在健康状况、健康相关态度及行为方面均存在差异,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有所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对二者进行干预以提高大学生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毕业生质量调查是高校评价自身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社会需求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参考.本文通过对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1届~ 2005届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的相关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现状,分析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为教学改革提供客观依据,探索适应社会需要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