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采用接触式激光前列腺切除术 (TULc- P)对 1 45例前列腺增生症 (BPH)患者进行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BPH患者 1 45例 ,平均年龄 6 5 .6岁。病史平均4.2年 ,前列腺体积平均 46 ml(2 9~ 76 ml)。中叶增生者 45例 (3 1 .0 % ) ,尿潴留者 3 9例 (2 6 .9% )。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平均 2 7.5分 ,其中重症 BPH1 2 2例 (2 0~ 3 5分 ) ,中度 BPH2 3例 (8~ 1 9分 ) ,生活质量评分 (QOL)平均 4.9分 ,剩余尿量(RUV)平均 1 5 6 .7ml,平均最大尿流率 (Qmax)与平均尿流率 (AFR)分别为 9.5 m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位可控性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16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根治性切除,应用去带盲升结肠做贮尿囊进行原位膀胱重建术,对术后可控性、尿常规、血电解质、肾功能、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尿流动力学、生活质量等进行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院后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余均获随诊3~36个月。术后早期均尿频,4例有轻度不完全尿失禁,3~4周后明显改善,6个月后自控排尿稳定。15例患者均无尿路感染,无高氯性酸中毒,肾功能正常。无输尿管返流及积水扩张。术后3个月后新膀胱呈椭圆体,6个月后新膀胱平均容量390 ml,最大尿流率13.2 ml/s,新膀胱充盈期内压1.41~3.38 kPa,剩余尿量在30 ml以下。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生活质量高。结论原位可控性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术具有大容量、低内压、可控性好、抗返流、经尿道排尿、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3.
不典型重复肾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院1998-08~2003-10不典型重复肾5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例,女2例.左3例,右2例.年龄35~50岁,平均42.7岁.病程最短10 d,最长8个月.临床表现为腰痛2例,腰痛伴镜下血尿2例,无症状在体检时B超检查发现1例.5例均行B超、CT和静脉肾盂造影(IVU)检查.B超提示肾上极囊肿3例,肾上极囊性占位2例.IVU提示肾盂肾盏受压变形移位.其中2例在肾盂水平处输尿管外侧有长0.8~1.5 cm重复输尿管出现,后经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确诊为重复肾.CT平扫提示肾上极囊肿2例,肾上极囊性占位3例.  相似文献   
4.
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误诊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又称肾错构瘤,临床易误诊为肾癌.我院1991-02~2003-05共收治60例,其中术前未明确诊断或误诊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位可控性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对16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根治性切除,应用去带盲升结肠做贮尿囊进行原位膀胱重建术,对术后可控性、尿常规、血电解质、肾功能、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尿流动力学、生活质量等进行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院后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余均获随诊3~36个月。术后早期均尿频,4例有轻度不完全尿失禁,3~4周后明显改善,6个月后自控排尿稳定。15例患者均无尿路感染,无高氯性酸中毒,肾功能正常。无输尿管返流及积水扩张。术后3个月后新膀胱呈椭圆体,6个月后新膀胱平均容量390ml,最大尿流率13.2ml/s,新膀胱充盈期内压1.41~3.38kPa,剩余尿量在30ml以下。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生活质量高。结论 原位可控性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术具有大容量、低内压、可控性好、抗返流、经尿道排尿、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6.
腹膜后副脾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 患者 ,男性 ,40岁。入院前 3个月因左侧上腹部不适 ,查B超发现左腹膜后肿物。无高血压、腰痛、血尿等情况。入院后B超检查 :肿物位于左肾下极内后方 5 .34cm× 3 72cm× 3 2cm ,低回声实性病变 ,反射均匀 ,形态欠规则。CT :肿物位于左肾下极内侧 ,密度均匀 ,强化CT时明显被强化。MRI:左肾门区的肿物 ,呈中等T1长T2信号。静脉肾盂造影检查 :左侧肾脊角加大 ,左侧输尿管向外侧弧形移位 4cm。检测血皮质醇、醛固酮 ,和 2 4小时尿 17 羟、17 酮、β 甲氧基 4 羟基扁桃酸 (VMA) ,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以“腹膜后肿…  相似文献   
7.
例1女性,46岁。因发热1个月在内科住院治疗,超声检查发现双侧肾上腺区实质性占位病变,于2003年2月转入我科。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未查及包块。胸部X线片示纵隔区未见异常;CT显示双侧肾上腺区分别可见直径8·0 cm×6·0 cm,7·0 cm×6·5 cm球形实性占位病变,界限清晰,密度不均匀。以腹膜后肿物于2003年2月9日行探查手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肾上腺区,挤压并与肾上腺紧密粘连。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切除肿物,术中双侧肾上腺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术后出现肾上腺功能低下表现。术后病理检查: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侵及泌尿生殖系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恶性淋巴瘤侵及泌尿生殖系3例。例1,男,68岁,主诉为右侧腰部不适1个月。CT扫描示右肾门处4.0 cm×5.5 cm软组织影,密度均匀,右腰大肌自肾下极至髂内肌水平弥漫增粗,内见低密度软组织影。例2,男,72岁,主诉为左下肢肿胀2周。CT检查示左精囊软组织肿物,直径2.5 cm;左髂动脉分叉处6.5 cm×4.5 cm软组织肿块。例3,女,48岁,主诉为发热1个月。CT检查示双侧肾上腺区8.0 cm×6.0 cm,7.0 cm×6.5 cm实性占位,界限清晰,密度不均。结合文献复习,对此类疾病的发病率、临床特点、手术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原发部位分别为腹膜后及盆腔淋巴结,肾脏、精囊、肾上腺受累各1例,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例1术后2个月死亡。例2、3术后行CHOP方案化疗,分别随访4个月、2年,均无瘤生存。结论淋巴瘤侵及泌尿生殖系统临床症状不典型,预后较差。此类患者手术效果不佳,治疗应以化疗、放疗为主。手术探查对于明确诊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膀胱癌患者尿NMP22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在膀胱癌诊断和预后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8例膀胱癌和20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尿液中NMP22值,及1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尿NMP22值。结果:18例膀胱癌患者尿NMP22的中位值为44.3IU/L,20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尿NMP22的中位值为5.8IU/L,二者相比判别有显著性意义(P<0.02)。以10IU/L为临界值,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70%,阴性预测值为82%。1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尿NMP22中位值为7.8IU/L,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尿NMP22在肿瘤分级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尿NMP22作为一种灵敏、简便的早期诊断膀胱癌的瘤标,对于预后判断可能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肾周出血临床少见,1856年由Wunderlich最先报道,故又称Wunderlich综合征,指非创伤性肾本身或肾外原因引起的肾周、肾包膜下及腹膜后出血。1995年6月~2003年6月,我院共收治自发性肾周出血患者7例。为加深临床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