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2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振清 《颈腰痛杂志》1995,16(4):239-239
手法配合药物治疗胸肋软组织损伤张振清胸肋软组织损伤,又称胸肋内伤。多由外来暴力撞磕碰或屏气努伤闪扭岔气而得,以伤气血为主,临床常见,患者气急胸闷,胸满胁胀,不敢大声说话、咳嗽、深呼吸、翻身均引起剧烈疼痛。凡经拍片检查排除肋骨骨折、血胸、气胸者都可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HPLC测定方法研究R型盐酸戊乙奎醚光学异构体在小鼠体内的排泄。方法 :采用新建立的正相HPLC法 ,尿样经提取处理后 ,选用SpherisorbSiO2 色谱柱 ,以甲醇 二氯甲烷 氨水 (8 2 0 .1)为流动相 ,流速 0 .8ml·min-1,检测波长2 5 4nm ,进样量 2 0 μl。结果 :在 0 .5~ 10 0mg·L-1浓度范围内 ,R异构体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分别为 0 .9994与 0 .9997)。两R型异构体的平均回收率均大于 85 % ,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3%。小鼠肌注给药后不同时间内 ,R型异构体在尿中的比值 (R 1 R 2 )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4 8h内R型异构体在尿中的排泄量明显不同。结论 :本法简单方便 ,可用于R型异构体在小鼠体内立体选择性排泄研究。  相似文献   
3.
六味地黄汤中主要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氨基酸和糖的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其定量分析技术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对氨基酸和糖的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检测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综述了氨基酸-糖混合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槲皮苷在人结肠癌上皮细胞内的吸收和代谢特征。方法以人结肠癌上皮细胞为模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结肠癌上皮细胞上的槲皮苷及其代谢产物(包括槲皮素和3′-甲基槲皮素、4′-甲基槲皮素等)。结果 30~150min中均能在人结肠癌上皮细胞内检测到槲皮苷、槲皮素和3′-甲基槲皮素、4′-甲基槲皮素,胞内摄取呈现120min内随时间先升后降、120min达稳态的趋势特征。同时在细胞内检测到槲皮素进一步代谢产物槲皮素葡萄糖醛酸、槲皮素三硫酸酯和槲皮素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以及3个未知产物特异吸收峰,未发现[M+H]+准分子离子峰m/z〉600的代谢产物。结论槲皮苷在人结肠癌上皮细胞中以完整的糖苷形式吸收,在胞内脱糖基后进行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化等转化和代谢。  相似文献   
6.
P-糖蛋白中药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糖蛋白是一种ATP依赖性的外向型转运泵,分布于全身多个重要脏器中,参与多类药物的体内转运过程,也是抗肿瘤药物产生多药耐药作用的主要原因。天然产物的特色在于复方,易对P-糖蛋白产生抑制作用,可以引起其它治疗药物体内浓度增加,提高疗效。由此中药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而且成为用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综述。从药物代谢动力学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新药研发、药理学、中药现代化、毒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研究等应用领域,详细介绍了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缓解期认知功能情况。方法:对病程≤1年、完全缓解≥3个月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31例)进行注意、记忆及执行功能测验,结果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31人)比较。结果:注意测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持续性操作测验第二、第三情境错误数明显增多(P均0.01);Stroop-色词阅读中的完成数目、正确数明显减少(P均0.01),错误数增多(P0.05);连线测验A、B式完成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记忆测验:抑郁症组理解记忆分测验总分及甲、乙项、视觉再生测验b、c项成绩较正常对照组差(P0.05或P0.01)。执行功能测验:抑郁症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的正确数、分类数及言语流畅性测验中正确数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首次发病的抑郁症患者病情缓解≥3个月时仍有认知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近年来药物代谢转化研究方法和样品前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药物体内和体外代谢研究模型,以及代谢产物的分离和鉴定技术新进展,重点对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的原理、提取步骤、各种实验参数的影响、与分析仪器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非洛地平(Fel)与美托洛尔(Met)复方透皮贴剂(Fel+Met-P)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6只健康新西兰白兔分2次实验,先后分别随机交叉单次给予Fel+Met-P(1+10),(3+30)和(9+90)mg.kg-1,和随机交叉单次给予Fel+Met静脉注射液〔Fel+Met-I,(0.2+2)mg.kg-1〕、口服混悬液〔Fel+Met-S,(1+10)mg.kg-1〕及2药市售缓释片〔Fel+Met-T,(1+10)mg.kg-1〕,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分别测定血浆中Fel和Met浓度,DAS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利用度评价。结果Fel+Met-P血药浓度可平稳维持2~3d。在Fel+Met-P不同剂量组,Fel和Met的血药峰浓度(cmax)、血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60)和AUC(0→∞)分别随Fel+Met-P剂量增加而增大,且均与剂量(D)呈良好线性关系,Fel的回归方程为cmax=6.6342D+4.355(r=0.9969)和AUC(0→∞)=295.08D+92.322(r=0.9963),Met为cmax=8.4628D+51.528(r=0.9957)和AUC(0→∞)=315.14D+1474.8(r=0.9993);不同剂量组之间Fel和Met的达峰时间(tmax)、平均吸收时间(MAT)、平均驻留时间〔MRT(0→60)和MRT(0→∞)〕及各自绝对生物利用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与Fel+Met-S和Fel+Met-T比较,Fel+Met-P3个剂量组Fel和Met的tmax和MRT(0→∞)均延长,tmax分别为(21.5±8.1)~(27.0±12.3)和(25.3±14.4)~(37.5±10.0)h,MRT(0→∞)分别为(28.5±2.7)~(31.8±0.8)和(28.1±4.4)~(31.8±1.3)h;与Fel+Met-S比较,Fel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Fel+Met-S的2.25,2.75和2.28倍,Met分别为Fel+Met-S的2.10,1.90和1.64倍;与Fel+Met-T比较,Fel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无明显变化,Met分别为Fel+Met-T的2.13,1.93和1.67倍。结论Fel+Met-P在兔体内具有缓释长效药代动力学特征,达到了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体内驻留时间、维持平稳血药浓度和方便用药新剂型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