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7年至1991年3月我科共收治血吸虫病患者78例,均是鄂州市内的工人,多数症状轻,体征不明显,曾在门诊被误诊为肠炎、贫血等病症,为了引起临床医生对城市人口感染血吸虫病的重视,现将临床有关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78例患者中男66例,女12例,年龄20~57岁,平均39.7岁。其中急性血吸虫病和血吸虫性肝硬化各1例,余为慢性早期血吸虫病。(二)诊断依据:有疫水接触史和临床表现,血吸虫免疫学试验阳性,部分病人直肠粘膜活检发现血吸虫近期卵或粪便检查孵化出毛蚴或找到虫卵。(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ibroTouch技术应用于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肪肝)患者肝脂肪变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东莞市厚街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疑似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00例。采用FibroTouch技术测定患者的脂肪衰减参数,并以B超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FibroTouch技术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脂肪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对不同程度肝脂肪变的检出率。结果 B超检查结果显示,200例患者中,197例患者存在肝脂肪变,剩余3例患者正常。FibroTouch技术诊断肝脂肪变的准确度为98. 50%(197/200),敏感度为98. 98%(195/197),特异度为66. 67%(2/3),阳性预测值为99. 49%(195/196),阴性预测值为50. 00%(2/4)。B超对不同程度肝脂肪变的检查结果为轻度88例,中度62例,重度47例。FibroTouch技术的检查结果为轻度87例,中度62例,重度47例,检出率分别为98. 86%、100. 00%、100. 00%。结论 FibroTouch技术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应用价值较高,能通过脂肪衰减参数直观地反映患者肝脂肪变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评估探讨核酸筛查模式对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传播残余风险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大陆执业比对工作组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数据, 利用NAT单阳性率-窗口期比率数学模型(NAT yield/WP ratio model), 对2015—2019年度我国18家血液中心的献血人群HBV传播的残余风险度进行趋势分析;同时分析比较2019年18家血液中心的ELISA联合核酸单检/混检(ELISA+ID-NAT/MP-NAT)和ELISA联合核酸混检(ELISA+MP-NAT)2种血液筛查(简称血筛)模式对残余风险度的影响。结果 18家血液中心5年的HBV血筛残余风险度总体趋势经趋势卡方检验显示:核酸检测单阳性率趋势χ2=39.42(P<0.01), 残余风险度趋势χ2=279.792(P<0.01);ELISA+ID-NAT/MP-NAT和ELISA+MP-NAT 2种不同血筛模式对残余风险度RR的影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卡方检验显示χ2=7.4(P<0.01)。结论自2015年我国将核酸检测用于血筛以来, HBV输血传播的残...  相似文献   
4.
血吸虫病的病理基础是宿主对组织内的成熟虫卵释放的可溶性抗原 (SEA)产生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与其过程 ;以细胞免疫为主 ,其中 CD4 细胞及分泌的细胞因子起重要作用。免疫反应引起肉芽肿的形成和肝脏胶原蛋白的沉积而致肝纤维化。此外 ,虫卵所造成的窦前阻塞引起肝微循环障碍 ,使肝细胞缺血缺氧继而变性坏死 ,肝纤维化进一步加重。遗传的个体差异也与感染的结局有关。由于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促进了治疗观念的改进 ,由过去单纯化疗到针对免疫发病机理及改善微循环方面的治疗。现将这方面的进展简要综述如下。1 发病机理1.1…  相似文献   
5.
HBsAg ELISA试剂对亚型检出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查HBsAg ELISA试剂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亚型弱阳性标本的检出能力,减少血站HBsAg弱阳性标本的漏检,提高试剂对弱阳性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用国家参考品的HBV亚型定值血清对ELISA试剂进行考核。结果国产和进口试剂对HBV亚型最低检出量的检出能力均符合国家标准,进口试剂对HBV亚型最低检出量的检出能力强、灵敏度高。结论国产与进口HBsAg ELISA试剂的灵敏度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IL-35和外周血Treg细胞含量在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感染科慢性HBV感染患者40例[(其中慢性乙肝无症状携带者(AsC)8例,慢性乙肝轻、中度患者(CHB-LM)20例和慢性乙肝重型患者(CSHB)12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本院体检科健康志愿者(HV)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35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含量,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HBV患者血清IL-35含量[(75.00±6.75)pg/ml]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血清IL-35含量[(44.13±4.49)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HB组和CHB-LM组血清IL-35含量均明显高于AsC组(P〈0.05);CSHB组和CHB-LM组间血清IL-35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含量[(6.45±0.42)%]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reg细胞含量[(3.07±0.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HB组Treg细胞含量明显高于CHB-LM组和AsC组Treg细胞含量(P均〈0.05)。CHB-LM组Treg细胞含量明显高于AsC组Treg细胞含量(P〈0.05)。HBV患者血清IL-35含量与外周血Treg细胞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L-35和外周血Treg细胞含量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疾病阶段存在差异,可能在HBV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烧伤早期综合修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电烧伤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目前美国、加拿大的电烧伤病人占烧伤病人总数的3%~4%,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25年的统计资料表明,电烧伤占住院烧伤病人的8%。由于高压电烧伤的毁损性、进行性损害的特点,有很多严重肢体电烧伤最后截肢,为减轻高压电烧伤对病人造成的损伤程度,降低截肢率,近年来,烧伤界医务人员在电烧伤早期治疗和综合修复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经验。本文就电烧伤早期综合修复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橄榄苦苷(0leuropein)是一种苯酚类裂环环烯醚萜苷,广泛存在于木犀科的木犀榄属植物油橄榄(洋橄榄)(Olea europaea L.)和梣属植物日本白蜡树(Fraxinusjapanica Blune)等植物叶中以及女贞属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和日本女贞(Ligustrum japanica Thumb)等植物果实中.  相似文献   
9.
流动采血车采血过程的感染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流动采血车采血全过程进行感染控制。方法对采血环境进行监测,增加ALT初筛检测、改进针扎取手指血为激光扎手指仪、选用动态消毒净化机取代传统三氧或紫外灯消毒,规范采血过程及环境消毒方法。结果武汉市每年采血车接待约11万人次献血,无1例发生医院感染。结论通过以质控为核心对采血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改善采血环境和检测设备,可防止采血过程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肝癌2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晚期肝癌病人由于多合并严重的肝硬化、肝功能异常、恶液质等因素,部分病人失去了手术、介入性化疗等治疗机会。笔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中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一般资料1990~1993年间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根据《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诊断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