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5篇
药学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鼠类携带莱姆病螺旋体情况。方法:用BSK培养基分离病原、单克隆抗体鉴定。结果:从白腹巨鼠和褐家鼠体内分离出2株疏螺旋体,经用莱姆病螺旋体种属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证实均为莱姆病螺旋体,命名为MD21和MD55。结论:首次从病原学证实鼠类为粤东地区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4例莱姆病被误诊的原因。方法: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电泳足迹测定。结果:被误诊的14例患者均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提示无发热、皮疹的最初表现,而反复出现神经系统损伤或潜伏期长,有明显的格林巴利综合症和面瘫病史,按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或激素治疗无效,夜间蚁走样感觉明显,肌电图示神经原性损伤,脑脊液蛋白偏高,其余各项检查正常,应做莱姆病检查。合并格林巴利综合症的莱姆病患者,除用大剂量抗菌素外,还应以少量激素冲击治疗。结论:没有明显“三期”的莱姆病患者,症状与其他疾病很接近,易被误诊。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南段莱姆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4~6月,我们在大兴安岭南段林区,对莱姆病进行了调查,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496人居民血清,38人血清中抗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效价≥1:128。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清学调查,确诊莱姆病病例22例;从26只全沟硬蜱分离出4株莱姆病螺旋体。  相似文献   
4.
莱姆病(Lyme disease)最初由Steere 于 1975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发现,Burgdorfer和Barbour于1982年分离出莱姆病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80年代中期我国证实东北某些林区存在该病,且发病率较高。但南方调查较少,连平、和平、龙川地处广东省北部山区,又是主要林区之一,最近我们通过人群莱姆病血清抗体检测,证实人群中存在莱姆病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莱姆病是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人感染莱姆病后,可出现慢性游走性红斑、关节炎、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炎、脑膜炎和心脏损害等症状[1]。2000—2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台湾角血蜱携带莱姆病螺旋体情况。方法:直接荧光抗体法(DFA)和病原分离培养。结果:该蜱是粤东丰溪自然保护区优势蜱种,用采集的该蜱50只取中肠涂片,DFA检测8只为阳性,阳性率16%;从115只(23组)该蜱中分离出1株莱姆病螺旋体,命名为MD6。经单克隆抗体鉴定,结果与国内M7菌种反应相同。结论:从媒介蜱类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在广东尚属首次,证实该地为莱姆病流行区  相似文献   
7.
中国莱姆病螺旋体rRNAA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首次应用地高辛标记的大肠杆菌16+23SrRNA基因探针分析中国莱姆病螺旋体rRNA基因限制性图谱。45株中国菌株和6株国外菌株用于实验,选用EcoRⅤ和HindⅢ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实验结果表明,中国菌株遗传差异性较大,分属三个基因种,即Genospecies Ⅰ,GenospeciesⅡ和GenospeciesⅢ,其中B.burgdor feri Sensu Stricto基因种在亚洲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初步掌握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动物莱姆病分布情况。方法:于1995年7月用鼠笼捕获野鼠30只,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调查鼠血清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用BSK培养基从鼠脏器分离病原。结果:阳性共8只,阳性率26.67%;其中优势种属野鼠阳性率达31.36%;从棕背和花鼠各分离出1株莱姆病螺旋体。新分离株的单克隆抗体反应与国内分离株SR1相同,与美国B(31)有区别,对H(6831)呈阴性反应。结论:鼠型啮齿动物可能是莱姆病螺旋体的动物宿主,属野鼠则是重要动物宿主。  相似文献   
9.
1991年,我们在进行莱姆病自然疫源地调查时。从捕自辽东山区桓仁、宽甸县的蜱、鼠中分离到多株伯氏疏螺旋体,从而证实辽宁省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一、方法:采用笼捕法捕获野栖鼠类;用布旗法采集野外游离蜱;分离培养用BSK培基。二、结果:从7组38匹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分离出6株伯氏疏螺旋体,以组计算,分离率为85.7%;从16组342匹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o)分离出4株伯氏疏螺旋体,  相似文献   
10.
培养莱姆病螺旋体的一种新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