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物质定量分析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癌性结节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2-6月在本院行能谱CT三期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肝占位患者33例,其中肝硬化再生结节22例,癌性结节11例,对比两组病例的能谱图像,算出不同能量时病灶与肝实质对比噪声比(CNR)、标准化碘浓度(NIC)、病灶与正常肝实质含碘浓度比值(LNR)、病灶动脉期和门脉期碘浓度差异(ICD)。结果:肝硬化再生结节与癌性结节在不同能量下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有一定规律,随着能量的增加,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减少(P〈0.05)。癌性结节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碘浓度比值和碘浓度的差异值均低于肝硬化再生结节。动脉期病灶与正常肝实质含碘浓度比值鉴别肝硬化再生结节与癌性结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能谱CT物质定量分析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癌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巨大临床价值,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或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所有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小于70次/min且平稳时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最佳,可较准确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情况、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程度及管壁病变。对于搭桥血管及支架植入是否通畅及是否再狭窄显示良好。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无创、快速,对冠状动脉病变的筛选,桥血管及内支架术后疗效随访等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像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MRI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在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45例(79段椎体)OVCFs疑诊患者,行SPECT、SPECT–CT与MRI检查,记录椎体核素浓度,进行疾病诊断,对SPECT–CT与MRI定性检查的一致性进行Kappa检验,比较SPECT、SPECT–CT在病椎上定位的能力。结果:45例患者79段椎体经MRI检查有67段为新鲜OVCFs,12段为陈旧OVCFs,SPECT–CT检查有68段为新鲜OVCFs,11段为陈旧OVCFs,Kappa=0.79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检查的效能接近。以MRI确诊病椎节段作为参考,SPECT–CT与MRI检查一致的病椎节段数量明显高于SPECT,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CT对新鲜OVCFs的定性、定位诊断要优于SPECT,诊断结果更接近MRI,对不耐受MRI检查者可选择SPECT–CT。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74例临床怀疑有颈部血管疾病行CT颈部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应用高级血管分析(AVA),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进行重组.结果:74例颈部血管均显影良好,其中正常无病变8例,颈总、颈内动脉狭窄33例,椎动脉狭窄9例,单支血管病变4例,多支血管病变38例,发生钙化36例,椎动脉起源变异2例,单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3例,单侧椎动脉完全闭塞1例,颈内动脉动脉瘤5例.结论:128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检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对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有方便、直观、准确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结节性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行胸部CT扫描发现存在孤立性肺结节的147例患者,采用GE宝石能谱CT对其胸部依次进行动、静脉期扫描,利用AW4.4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对所有能量扫描数据进行预处理,选择GSI Viewer软件对所有患者的CT能谱成像定量参数进行分析,CEA、CYFRA21-1、NSE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结节在动、静脉期40~140 keV下CT值都高于结核球(P<0.01);恶性结节在动脉期40~60 keV、静脉期40~90 keV下的CT值均高于良性肿瘤(P<0.05或P<0.01)。恶性结节静脉期40~70 keV、70~100 keV、100~140 keV 3段斜率均大于良性肿瘤(P<0.05);恶性结节动脉期70~100 keV及静脉期40~70 keV、70~100 keV、100~140 keV 3段斜率均大于结核球(P<0.05或P<0.01)。结论:不同keV下CT值,能谱曲线40~70 keV、70~100 keV、100~140 keV 3段斜率有助于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能量衰减曲线斜率结合肿瘤标志物可作为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海绵窦瘘是神经外科常见性疾病,通常是由患者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动脉壁或分支出现损坏,导致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交通[1]。患者主要出现搏动性突眼、进行性视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影响视力,给患者生活及工作带来严重干扰[2]。既往,临床通常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对疑似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进行检查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