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医院 2016—2017年住院病人抗菌药物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供应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排序比值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比从 13.79%下降至 12.91%、累计用药频度从 30 787.94下降为 29 435.6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 40.08 DDDs·百人 -1·天-1下降至 35.75 DDDs·百人 -1·天-1。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用量大,其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他啶的使用强度及金额位于前 3位,注射用拉氧头孢钠、注射用磺苄西林钠的日均费用排名在前 3位,注射用拉氧头孢钠、注射用磺苄西林钠、注射用头孢他啶的排序比较小。结论该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趋于合理,合理用药水平得到提高,但仍存在口服制剂用量少、部分抗菌药物日均费用高、使用比较集中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亚基表达的改变。方法:建立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动物模型(CCI),热板实验检测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并取大鼠L4-L6DRG神经元进行膜片钳实验,观测术后DRG神经元GABA介导的内向电流的变化;分别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术后GABAA受体γ2和α2亚基表达的变化。结果:(1)CCI模型鼠的TWL比正常组明显缩短(P0.05);(2)膜片钳实验观察到术后14 d CCI术侧DRG神经元GABA介导的内向电流较正常组明显减小(P0.05),对侧电流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5);(3)Western Blot检测观察到CCI术侧和对侧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γ2亚基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明显下调(P0.05),术侧和对侧磷酸化γ2亚基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4)术侧GABAA受体α2亚基表达量下调(P0.05),对侧表达量上调(P0.05)。结论:神经病理性痛时,磷酸化GABAA受体γ2亚基表达的增多以及GABAA受体亚基组合方式的变化,可能参与了痛觉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七注射液对尿毒症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大鼠采用5/6肾切除法复制尿毒症模型,取建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三七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各10只;假手术组只做相同处理但不切除肾脏。三七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三七注射液[1、2、3 g/(kg·d)],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盐酸贝那普利[5 m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次/d,连续21 d。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KIM)-1、血降钙素原(PC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Toll样受体(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核转录因子(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肾小球间质化、炎症浸润明显;血清Scr、BUN、TNF-α、IL-6、IL-1β、NGAL、K...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纤维蛋白黏合剂(fibrin sealant, FS)+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 TXA)对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FS+TXA组和TXA组各50例。2组均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FS+TXA组术中假体安装前后应用FS对手术创面进行喷涂处理,准备关闭手术切口时给予TXA 1 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TXA组仅应用TXA。比较2组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3天采集静脉血检测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水平;记录术后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结果 FS+TXA组手术时间[(80.98±6.54)min]与TXA组[(80.60±6.5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TXA组术后总失血量[(339.74±117.69)mL]、隐性失血量[(199.74±112.87)mL]较TXA组[(507.18±178.09)、(336.98±188.97)mL]少(P0.05),显性失血量[(140.00±66.66)mL]、术后输血率(6%)与TXA组[(170.20±95.56)mL、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FS+TXA组、TXA组血红蛋白水平[(102.00±15.65)、(92.13±12.39)g/L]、红细胞压积[(30.74±4.74)%、(27.69±3.25)%]低于术前[血红蛋白:(129.50±14.16)、(131.64±15.57)g/L;红细胞压积:(39.12±4.26)%、(39.78±4.20)%](P0.05),且FS+TXA组高于TXA组(P0.05);术后2组均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联合应用FS和TXA可明显减少术后失血,较单纯使用TXA止血效果好且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6.
前臂静脉网动脉化皮瓣是利用前臂相邻两条浅静脉干之间网状结构的表面皮肤给予动脉化做成的皮瓣。1987年10月以来共行2例,均成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应用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钢板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钢板外露35例,跟骨外侧切口皮肤坏死骨钢板外露面积最大19 cm×14 cm,最小10 cm×9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0 cm×15 cm,最小11 cm×10 cm,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面周围静脉吻合.腓肠神经与受区皮神经近端相吻合.结果 术后35例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其中34例顺利成活,1例出现远端边缘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经2~6年随访,皮瓣外形、色泽及足部功能满意,皮肤无破损,感觉部分恢复.结论 应用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钢板外露,皮瓣成活率高,有助于足部功能的重建,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OA8例(11膝),其中单膝置换5例,双膝同时置换3例,内翻5例(6膝)5°~20°,外翻3例(5膝)10°~30°,屈曲挛缩7例(10°~25°),7例采用LINK不保留后交叉韧带半限制型(PS)假体,1例采用Uinted不保留后交叉韧带半限制型(PS)假体。结果随访时间3~18个月,所有患者疼痛基本消除,膝关节屈曲度105°~130°,术前HSS评分26分,术后2周评分80分,术后6月评分90分,按HS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2%。结论对严重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可获得良好疗效,是目前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0岁,因自9m高处摔下致全身多处外伤1h人院。查体:血压:14/8kPa,神志恍惚,双瞳不等大。影像学有关检查:脑挫伤、眶骨骨折、右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左尺骨冠状突粉碎性骨折、右尺骨干骨折、左肘关节脱位、左腕关节骨折脱位、双股骨干骨折、双髌骨粉碎性骨折、右距骨骨折、右第二跖骨骨折。人院后急诊在局麻下清创缝合,手法整复关节脱位和骨折,石膏固定及对症治疗。待病情平稳(2d后),在全麻下行右桡骨小头切除术,右尺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左髌骨切除术。术后12d拆除全部缝线,三个月后下地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应用背阔肌皮瓣修复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切取背阔肌皮瓣面积最大25 cm×20 cm,最小12 cm×10 cm.结果 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1~6年随访,足部功能恢复较好,皮肤无破损,感觉部分恢复.结论 背阔肌皮瓣部位隐蔽,血供丰富,切取范围大,适合修复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有助于足部功能的重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