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复发性胃癌再次手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1991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61例复发性胃癌手术治疗和随访资料。[结果]61例患者18例行手术切除,14例行短路手术,29例行探腹术。18例手术切除组中根治性切除11例,姑息性切除7例。[结论]复发性胃癌能否再次手术切除取决于复发部位,手术切除需慎重,复发胃癌较局限的患者宜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病人临床表现特点及适当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5~2000年收治的年龄70岁以上238例胃癌病人的临床及手术资料。结果老年胃癌发病较隐匿,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不适、消瘦、食欲下降、贫血等。多数病人合并有重要器官的慢性病变。手术证实大多数为中晚期胃癌,手术切除166例,切除率为69.7%,其中根治性切除107例,64.5%;姑息性切除59例,35.5%。切除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32.6%,根治性切除达53.7%。姑息性切除平均生存期10.8个月。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8%。结论老年胃癌由于发病隐匿多为晚期,应提高早期诊断率。要做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积极的术后处理,大多能耐受手术。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转移到腋下淋巴结多数来自于同侧上肢、胸壁、乳腺或肺部恶性肿瘤。本文报道结肠癌转移至右腋下淋巴结一例。患者,女,39岁。进食后腹部饱胀、呕吐两个月而诊断为肠梗阻于1983年3月1日入院。入院后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见横结肠距离脾曲约10cm处有约10×7×5cm肿块质硬、固定,周围淋巴结及肠系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进展期胃癌树突状细胞浸润和p53表达、临床病理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使用通过图像分析仪检测50例进展期胃癌细胞中树突状细胞标志蛋白S-100及p53表达.结果 50例肿瘤患者中树突状细胞均值为(10.160±7.939)/mm2.树突状细胞浸润密度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P=0.015).有淋巴管侵犯的胃癌组中树突状细胞浸润密度低于无淋巴管侵犯的胃癌组(P=0.011).p53表达阳性的胃癌组树突状细胞浸润密度低于p53表达阴性的胃癌组(P=0.032).50例患者5年生存率中,树突状细胞高浸润组(≥10.16/mm2)明显好于树突状细胞低浸润组(<10.16/mm2)(P=0.001).树突状细胞高浸润、p53阴性表达者预后最好.结论肿瘤内和肿瘤周围树突状细胞浸润可代表宿主局部免疫状态.较少程度的树突状细胞浸润、p53阳性表达可促进疾病的进展,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选择及临床疗效的评估。方法:对66例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首先口服雷尼替丁150mg/次,2次/d,吗丁啉10-20mg/次,3次/d(或西沙必利5-10mg/次,3次/d),硫铝糖1g/次,3次/d。无效者改用奥美拉唑,剂量为20-40mg/次,1次/d。结果:联合治疗后有51.5%(34/66)的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无效者改用奥美拉唑治疗后有93.8%(30/32)的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在选择治疗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时,首先可选用雷尼替丁、吗丁啉(或西沙必利)、硫糖铝联合治疗,无效者改用奥美拉唑,可增加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腹腔及盆腔恶性肿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FEP-BY02型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治疗腹腔及盆腔恶性肿瘤93例患者。其中实质脏器肿瘤69例,空腔脏器肿瘤24例,疼痛患者63例。结果经高能聚焦超声治疗的实质脏器肿瘤显效率19%,有效率74%,无效率7%;空腔脏器肿瘤显效率8%,有效率75%,无效率17%;疼痛完全缓解率59%,疼痛部分缓解率33%,无效率6%。所有患者无皮肤灼伤、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腹腔及盆腔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用改良Lahey法防止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效果。方法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71例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Lahey法(改良组,38例)和传统Lahey法(传统组,33例)进行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1年,传统组和改良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42.4%(14/33)和7.9%(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Lahey法能有效防止全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较为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用改良Lahey法防止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效果.方法 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71例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Lahey法(改良组,38例)和传统Lahey法(传统组,33例)进行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随访1年,传统组和改良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42.4%(14/33)和7.9%(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Lathey法能有效防止全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较为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胃癌术前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探讨胃癌术前介入化疗的疗效。方法:总结35例胃癌患者术前接受选择性胃动脉灌注化疗的结果。其中包括手术所见,病理组织学和临床疗效。结果:31例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证实有效率为81%,无效19%。有效者中轻度有效14例(45%),中度以上有效11例(36%)。临床疗效缓解率77%,完全缓解5例(14%),部分缓解22例(63%)。结论:患者术前接受选择性动脉介入化疗近期抗癌效果好,能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胃底恶性黑色素瘤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组织内含有黑色素颗粒为特征的高度恶性肿瘤,绝大多数好发于皮肤,原发于胃肠道极少。我院肿瘤科1999年7月收治1例胃底黑色素瘤,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61岁。反复中上腹疼痛2年左右,疼痛无明显时间规律性,常能自行缓解,偶有恶心,嗳气。1999年7月17日柏油样黑便1次,约400g,检查大便隐血(+++),予“雷尼替丁”治疗好转。胃镜检查:胃底后壁见直径3.5cm外突性肿物,表面污秽,推之不动,质脆易出血。活检病理:恶性肿瘤,倾向低分化腺癌,拟诊为(胃癌)。于1999年7月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