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调查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律和特点,为有效应对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 — 201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7 — 2016年广州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20起,发病62 562例,死亡65例。 未分级事件和传染病事件分别占总报告事件数的83.04%和93.04%,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198, P<0.05。 事件发生场所为学校的占事件总数的74.41%,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1.08 (0 ~ 168.41 )d,首例病例发生时间至接报时间的中位数为6.32(0 ~ 86.72 ) d,两者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33,P<0.001。 结论 2007 — 2016年传染病为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事件类型,主要发生场所为学校。 报告时间越早,疫情持续时间越短,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早报告、早处置,以减少事件扩散范围和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广州市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针对性开展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的脑脊液或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与分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和PCR检测。结果 2006年至2021年,广州市共累计报告75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其中,本地病例46例,输入病例29例。报告了1例死亡病例,病死率为1.33%。以夏秋季多发,占比74.67%,病例年龄分布中位数为58(47,66)岁,患者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3.17[DK]∶1;发病人群的职业分布为来自屠宰场或从事猪肉零售相关工作、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农民、餐饮食品业、工人;职业和生活接触暴露占56.00%,暴露前手部有伤口病例占28.57%;猪链球菌的血清型以2型为主,占比76.60%。结论 广州市人感染猪链球菌的防控形势较为严峻,需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与动物防疫部门的交流与协作,提高疾病的监测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广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律和特点,为有效应对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7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发生场所是学校的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7年广州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50起,发病13459例,无死亡病例。发生事件数和发病数最多的是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和11-12月。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小学(39.43%)和托幼机构(36.86%),托幼机构、小学、中学和职业学院/大学报告数首位的病种分别是手足口病(73.64%)、水痘(52.90%)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病(26.67%/76.9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17.00天,介入处置时间的中位数是8.18天。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关键,报告时间越早,疫情持续时间越短,因此应加强学生症候群监测,并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实施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州市家庭主厨人员对全面实施"集中屠宰,生鲜上市"措施的接受意愿及影响因素,为禽流感防控策略的调整与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在2017-2018年广州市禽流感疫情休市期间按照地理特征和区域选取6个行政区,每个区选取21个有活禽交易的肉菜市场,每个市场随机选取5名家庭主厨人员进行调查。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个人认知、政策接受意愿等相关因素。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居民对"集中屠宰,生鲜上市"措施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家庭主厨664人,受访者对实施"集中屠宰,生鲜上市"措施的支持率为44.6%(296/6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大专及以上学历、认为肉菜市场活禽档口的存在与禽流感传播间有关系、市场购物期间有意避开活禽档口的人群更容易接受"集中屠宰,生鲜上市"措施,OR值及95% CI分别为1.618(1.156~2.264)、1.814(1.296~2.539)、1.918(1.341~2.743)和1.666(1.203~2.309),P值分别为0.005、0.001、<0.001和0.002。结论 充分调研、局部试点以及加强女性、学历低者的宣传教育有助于"集中屠宰,生鲜上市"措施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当下我国公众对猴痘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和头脑风暴法结合设计调查问卷,通过互联网发布电子问卷招募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对猴痘疫情的关注情况、猴痘知识知晓情况等。结果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共招募调查对象10556人,对猴痘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在20~<35岁(OR=1.33)和35~<50岁(OR=1.38),已婚(OR=1.39)、离异或丧偶(OR=1.79),职业为学生(OR=2.55)、干部职员/企业/事业单位人员(OR=2.05)、工人(OR=2.01)和个体户(OR=2.40),月收入/生活费在2500~<5000元(OR=1.72)、5000~<10000元(OR=1.63)和≥10000元(OR=1.33),文化程度为硕士及以上(OR=1.50),性取向为同性恋(OR=1.36)的人群猴痘知识知晓率较高;性取向不确定(OR=0.40)、对我国猴痘防控工作持不确定态度(OR=0.64)和没有信心(OR=0.49)、未主动了解过有关猴痘的知识(OR=0.22)的人群猴痘知识知晓率较低。此外,60.4%的人群希望可以通过专业新闻媒体,53.7%的人群希望通过社交媒体获取猴痘知识。结论公众对猴痘知识的总体知晓情况良好,但现阶段仍需采取多重手段,个性化制定人群科普宣教策略,提高公众对猴痘的重视程度和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7 — 2019年广州市输入性基孔肯雅热(CHIKF)病例流行特征和基孔肯雅病毒(CHIKV)E1基因特征,为疫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 — 2019年广州市输入性CHIKF病例流行特征,并以CHIKV的E1基因序列进行同源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  广州市输入性CHIKF病例报告40例,其中经广州市中转病例15例(37.50%,15/40),归属广州市处置病例25例(62.50%,25/40)。 报告时间主要分布于5 — 10月,占全部病例的85.00%(34/40)。 所有病例中,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龄分布为14~68岁,中位数为33.5岁;主要为商务、经商相关人士,占52.50%(21/40)。 病例输入来源国主要为亚洲国家(90.00%,36/40),其余病例均来自非洲(10.00%,4/40)。 CHIKV分离株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34%~100.00% 和 93.82%~100.00%。  结论  5株广州市输入性CHIKV分离株属于亚洲基因型, 应继续加强联防联控机制,重视开展早期诊断并采取正确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从一患者脑脊液中分离的副猪链球菌菌株进行病原学鉴定, 并了解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对该菌株使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16S rRNA和管家基因recN基因分析、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分析(ANI)、药敏实验、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在血平板上草绿色溶血, 经16S rRNA、recN基因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为副猪链球菌,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并携带有黏附类等多种毒力基因。结论副猪链球菌可导致人类感染, 可通过基因测序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州市猴痘病例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广州市猴痘监测网络体系,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猴痘样症状者后报告疾控机构进行采样、处置,并落实明确诊断。广州市猴痘疫情流行特征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截至2023年6月23日24时广州市猴痘确诊病例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就诊情况和阳性检出率等情况进行分析。使用Illumina Min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6月10日,广州市报告广东省首例猴痘确诊病例。截至6月23日24时,广州市累计发现猴痘确诊病例25例,均为男性,年龄MQ1Q3)为32(26,36)岁,96.0%为MSM。病例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为1~12 d,MQ1Q3)为5(4,7)d。临床特征以皮疹(100.0%,25/25)、淋巴结肿大(100.0%,25/25)、发热(52.0%,13/25)为主,出疹部位多位于生殖器及其周边(88.0%,22/25)。密切接触者以家庭同住人员为主(40.4%,23/57),暂未出现发热、出疹等可疑症状。病例家庭环境样本阳性率为30.5%。3条猴痘病毒基因全序列分型均为西非型Ⅱb分支,B.1.3家系。结论 猴痘病毒在广州市MSM中已发生隐匿性传播,但涉疫人群相对局限,社会面广泛传播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广州市居民卫生应急素养水平,为提升全民卫生应急素养水平提出针对性的策略。方法 2021年5月采用网络调查方法对广州市18岁及以上的2 000名居民进行调查,主要包含人口学特征、卫生应急素养条目知晓情况、意愿及行为。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963份,有效率为98.15%,受访者总体卫生应急素养水平68.97%。对应急准备的要求答对率最高(97.35%),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答对率最低(81.71%)。71.47%和74.43%的受访者参加过应急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不同性别、年龄受访者卫生应急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升全民卫生应急素养策略,应注重学生群体的教育,以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性、时效性和社会属性,发挥行业专家优势,借助融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教,提高公众关注度和参与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