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总结了豫南地区嗜人按蚊空间分布与土壤关系和种群数量年际变化与降水关系的调查结果。通过不同土壤区的对比调查,证实了嗜人按蚊主要分布在黄棕壤性水稻土区,在水稻生长季节可向附近潮土性水稻区散布。通过二个点的连续调查和固始县十年恶性疟发病情况分析,证明了嗜人按蚊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受当年6—8月份降水量的直接影响,当该阶段降水量减少到350毫米以下时其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1985年6~7月对恶性疟流行区的9个乡约1000平方公里,30万人口范围,进行了 DDT 室内滞留喷洒.以淮滨县张庄乡为观察点进行效果评.嗜人按蚊平均密度.喷前为1.43只/帐,喷后为0.1只/帐,较去年同期下降99.17%;与对照区比较,相关密度指数为0.01;喷洒后诱蚊小屋内未发现活蚊,进入窗阱者也都在24小时内死亡,与对照小屋的结果明显不同;日理论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区;室外叮人率仍显示季节高峰.喷洒后的恶性疟发病率较去年同期下降86.63%。10月份人群带虫率较去年同期下降95.69% ,但较传播前期没有下降,说明尚未阻断传播.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84年8-10月对26例恶性疟患者用抗疟新药双咯喹~2,分别采用1.0g和0.8g的三日疗法进行治疗,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50±23h和40±19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58±14h和64±15h。同时,对16例间日疟患者采用同样的三日疗法,平均退热时间为28±14h和30±13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50±90h和54±11h。恶性疟组与间日疟组均有相应病例数以氯喹作对照。结果表明双咯喹组的临床疗效不逊于氯喹组,但双咯喹的副反应似较氯喹为轻。  相似文献   
4.
<正> 为了解嗜人按在予南地区的生态习性,于1984年7月~1985年9月在淮滨县张庄及涂营两乡对该蚊的孳生习性、季节消长,夜间吸血活动、牺性等生态特征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概况张庄、涂营两乡,位于淮河南岸约当北纬32°15’,东径115°15,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为1060mm,当地属间日疟与恶性的混合流行区。主要传疟媒介有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  相似文献   
5.
河南信阳恶性疟流行区1985~1989年疟疾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河南信阳地区东部的淮滨、潢川、固始、商城4县位于北纬32°~33°之间,人口范围为310万,是我国北方疟疾高发地区,且有恶性疟流行。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为传疟媒介,嗜人按蚊和传疟作用比中华按蚊更为重要,且是当地传播恶性疟的主要媒介,采取DDT室内滞留喷洒对控制嗜人按蚊有良好效果。1985年以来,在原单纯抓传染源防治的基础上,增加了DDT  相似文献   
6.
1983~1984年,豫南局部地区恶性疟爆发流行,淮滨县张庄乡是发病较高的地区。该乡1983年疟疾年带虫发病率为5163.2/万,其中恶性疟为3549.4/万,嗜人按蚊在人帐内组成比占80%以上。1985~1986年,该乡实施DDT室内滞留喷洒  相似文献   
7.
牛体喷洒溴氰菊酯防制中华按蚊的实验研究庄建安1吴泽军3代学军2尚乐园1廉盛春2刘辉11河南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郑州450003)2信阳地区卫生防疫站3商城县卫生防疫站溴氰菊酯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杀虫剂。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浸泡蚊帐防制疟疾媒介。我们根据中华...  相似文献   
8.
嗜人按蚊主要分布在豫南的固始、淮滨、商城、潢川等县的丘陵水稻区,为当地传播恶性疟的主要媒介。作者于1984~1987年对这种分布现象与土壤的关系作了调查。 调查区位于淮河与大别山之间,地形由南向北分为丘陵、垄岗和平原。河流甚多,呈西南——东北方向流入淮河。黄棕壤为地带性土壤,主要有黄棕壤性淹育型、潴育型、潜商型及侧渗型水稻土。上述四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