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6例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6例中支病变40例,支病变109例,支病变617例,其中左主干病变83例,均选择胸部正中切口,每例移植血管1~6支,平均移植血管3.78支;随访1~56个月,631例(82.4%)症状完全消失,127例(16.6%)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提高,6例死亡(0.78%),8例(1.04%)术中改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3~12个月2例因血管桥堵塞需要作PTCA。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16.35±19.8)h。住院时间(18.2±8)d。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绝大多数病例的首选术式,可以做到完全再血管化,满意的桥血流量,低并发症,操作安全,近期效果好,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复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 2 0 0 0年 1月至2 0 0 2年 1月 13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行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根据患者的病史、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术后 6个月的随访结果对手术后不同时间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比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自动复跳或电击复跳转复为窦性心律有 78例 (5 9.0 9% ) ,维持 2 4 h以上有 4 3例 (32 .5 8% ) ,窦性心律维持 2周以上有 2 1例 (15 .91% ) ,6个月以后则有 2 3例 (17.4 2 % )为窦性心律。术后即刻转复为窦性心律与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心胸比例、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肺动脉高压、术后电击复跳次数等因素有关 ,窦性心律的维持与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左心房内径、肺动脉高压等有关。结论 瓣膜置换术可使部分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恢复窦性心律 ,术前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左心房内径、肺动脉高压对心房颤动转复及窦性心律维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冠心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6月392例左主干病变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资料。其中OPCAB组279例(71.2%),CCABG(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113例。比较2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组搭桥(4.17±0.86)支/人,CCABG组搭桥(4.24±0.94)支/人(t=-0.710,P=0.478)。2组新发心房纤颤[31例(11.1%)vs 8例(7.1%),χ^2=1.459,P=0.227]、围术期心肌梗死[7例(2.5%)vs 3例(2.7%),χ^2=0.000,P=1.000]、肾功能不全[9例(3.2%)vs 4例(3.5%),χ^2=0.000,P=1.000]、肺部并发症[15例(5.4%)vs 6例(5.3%),χ^2=0.000,P=1.000]差异无显著性。OPCAB组手术死亡[2例(0.7%)vs 5例(4.4%),χ^2=4.368,P=0.037]、呼吸机使用时间[中位数20 h(8-48 h)vs 51 h(14-130 h),Z=-2.823,P=0.005]、ICU停留时间[51h(38-141)h vs 92 h(42-352)h,Z=-2.618,P=0.009]、术后输血量[500 ml(200-1200)ml vs 800 ml(400-2100)ml,Z=-2.411,P=0.016]、二次开胸[5例(1.8%)vs 10例(8.8%),χ^2=9.052,P=0.003]、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1.1%)vs 9例(8.0%),χ^2=10.647,P=0.001]方面明显优于CCABG组。结论OPCAB在左主干病变冠心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50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的临床特点及其中49例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CAF50例,其中35例为单纯性CAF,13例伴随其他先天性畸形或心脏疾病。起源于左冠状动脉25例(50%),右冠状动脉25例(50%),但98%以上的患者引流至右心系。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无死亡。结果:心脏不停跳外科手术闭合冠状动脉瘘安全有效,建议确诊后,可以尽量采取小创伤方式,在症状出现前进行根治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二尖瓣成形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84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中,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9例、过度性房室间隔缺损21例、部分性房室间隔缺损5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瓣叶裂隙84例、瓣环扩大41例。二尖瓣成形方法为瓣叶裂隙缝合78例、交界环缩26例、瓣环环缩7例、双孔法2例等。术中左心室注水观察、评价成形后二尖瓣反流程度,脱离体外循环后食管超声心动图观察成形结果。结果全组死亡1例,1例因术后血尿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门诊随访,二尖瓣反流0 ̄Ⅰ级反流58例,Ⅱ级11例;术后随访,左心房、左心室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房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除瓣叶裂隙需要缝合外,还要矫正扩大的瓣环,术中注水试验和食管超声能为判断手术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43例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体会.方法 手术均经胸骨正中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2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6例,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置换术(DVR)10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TVP)共23例,三尖瓣置换(TVR)6例.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1例,其余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出院时心功能改善至Ⅰ级36例、Ⅱ级7例.结论 把握好手术时机,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时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手术治疗时机,以提高IE的治疗效果。方法 IE合并基础心脏病23例患者中,手术治疗13例,药物治疗10例;无基础心脏病15例患者(IE后引起心瓣膜损害13例,无心瓣膜损害2例),手术治疗9例,药物治疗6例。结果 原有心脏病变基础上发生IE者,手术13例,全部治愈;药物保守治疗10例,死亡2例。IE后引起心瓣膜损害患者手术9例,治愈7例,好转2例;4例药物保守治疗好转2例,近期死亡2例,其中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手术患者中有栓塞史12例,发现赘生物21例,血培养阳性8例。所有手术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3天一6个月,近期无感染复发,2例瓣膜成形的患者需再手术治疗,无死亡。3例急症手术患者治愈。药物治愈2例。结论 原有心脏病变基础上发生IE患者或IE引起心瓣膜损害患者,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应尽早手术,否则可增加病死率;对感染、心力衰竭难以控制、赘生物增大有脱落趋势或有多次栓塞史患者应急症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70岁及以上)人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老年(70岁及以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资料。其中OPCABG组146例,占70.5%;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61例(29.5%)。比较两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合并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G组平均搭桥(3.58±1.03)支/人,CCABG组平均搭桥(3.45±1.28)支/人,两组无明显差别。OPCABG组术后早期死亡率显著低于CCABG组(1.4%:8.2%,P〈0.01)。与CCABG组比较,OPCABG组的术后平均气管插管时间、平均ICU停留时间、平均输血量、二次开胸、神经系统并发症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升主动脉瘤有明确的根治手术方式,对于升主动脉扩张处于边缘病变的处理方法尚有争议[1-3],有升主动脉直接部分切除法,有切除后加人工材料包裹成形加固法,或者有学者认为无需处理。我们认为只要有形态上的扩张,根据Laplase定律,如果不加任何处理,升主动脉会继续扩张发展成不可逆的瘤样病变而导致二次手术。我们有选择地对52例升主动脉扩张病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畸形合并肺静脉狭窄(CPVS)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CPVS病儿5例,平均年龄(8.5±6.4)岁;平均体重(15.2±6.3)kg.术前狭窄段肺静脉前向血流速度(2.3±1.2)m/s,压差(22.0±6.2)mm Hg.入左房处嵴样狭窄肺静脉6支,均行嵴样狭窄环切除术,其中2支同时用肺静脉开口处内膜"纵切横缝"法成形;肺外管状狭窄肺静脉3支,其中1支为单支狭窄,采用新鲜心包补片扩大法,另2支为同一病例的同侧2支肺静脉,采用相关静脉的单元化术式.结果 平均体外循环(129.2±74.6)min、主动脉阻断(74.2±39.1)min,所有病儿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肺静脉前向血流速度(0.7±0.4)m/s,压差(2.0±0.6)mm Hg.平均术后住院(10±3)d.随访6个月~3年,结果满意.结论 CPVS往往合并其他先心病,病情重,宜早期诊治.内膜"纵切横缝"法及相邻狭窄肺静脉的"单元化"术式是新的手术方法,技术上是可行的.治疗时可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力求彻底解决狭窄并保持其生长潜能;术后早、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