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颈动脉斑块及其形成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分为脑梗塞组,TIA组)及6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对其行血压、血糖、血脂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并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的部位、数目及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大部分危险因素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位于颈总动脉处粥样斑块最多(80.6%);其次是颈总动脉分叉处(14.0%),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5.4%)。斑块部位与脑梗死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两组对象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和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128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记录并统计两组氧输送量(D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动脉氧含量(CaO_2)等氧代谢指标;记录并统计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DO_2、PaO_2和CaO_2等氧代谢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DO_2、PaO_2和CaO_2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氧代谢指标,缩短康复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血栓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我们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静滴,观察血栓通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随着空气污染及病毒变异的加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研究旨在探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11-01-2018-11-01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60例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2例和78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与Vc银翘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退热时间、症状改善时间、治愈时间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92%,高于对照组的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70,P=0.001。观察组退热时间为(24.62±2.81)h,低于对照组的(38.17±2.7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58,P0.05;观察组鼻塞复常时间为(36.33±6.31)h,低于对照组的(53.67±5.5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62,P0.05;头痛复常时间为(32.56±2.38)h,低于对照组的(48.97±7.2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62,P0.05;治愈时间为(154.72±30.46)h,低于对照组的(226.39±19.4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3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51%,与对照组的17.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4,P=0.800。结论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以直、结肠表浅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临床上以腹痛、腹泻、排粘液血便、发热、消瘦为主要表现。一般发病缓慢,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临床常规治疗,难以奏效。笔近几年来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本病1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